“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每次看到牡丹,脑中闪现的就是这首诗。作为洛阳的一个象征,牡丹真的就是我心中的国花。
国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每个国家的文化也是有着特别的蕴意,所以每个国家选择国花都极其慎重,一般都会选择有极强的代表性,并且能彰显自己国家实力以及文化底蕴的高贵花种。民众重视国花的选择,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情感,同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世界上已有百余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尚未确立国花的为数不多的大国。
牡丹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寓意富贵吉祥。自唐宋以来,便有“国色天香”之称,被誉为“花王”。唐、清两朝曾将之确定为国花,在民间影响深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艺术,其他花卉无法与之比肩。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花姿、花色美丽大气,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同时文化底蕴深厚,也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随机采访一些网友,绝大部分一直以为牡丹就是国花。中国花卉协会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有79%的民众同意牡丹为国花。可见,牡丹在人民群众眼里,是多么被认可。
历代诗人写牡丹,也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太多的诗词都证明一点,牡丹的美征服了这些文人墨客,也征服了大众的芳心。
连着4年,全国人大代表都提议将牡丹定为国花。为此,坊间也有另一种声音。“因为牡丹集观赏、药用、食用于一身,是惠民富民的朝阳产业。那么一些地区想让牡丹成为国花,就有了一些商业色彩,一颗巨大的商业蛋糕。”。初闻这样的论调,无奈地摇了摇头,且不说这玷污了牡丹的雍容典雅,也小看了作为牡丹之乡的洛阳人民的胸怀和眼界。拥有资源,成为赢家,这是狭隘的区域经济眼光,有这样论调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没有看到牡丹作为国花的深远精神意义。能否成为国花不是一两个城市的民众投票就可以决定的,而是国家从长远角度来衡量,高瞻远瞩方能决定的。即便是会带来经济利益,那也是为城市发展助力。洛阳作为河南副中心城市,插上一双“国花”的翅膀,振翅高飞,发展中原经济,又有何不可?全国一盘棋,为何要有区域保护或者贬低之为呢?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宽广的格局,像牡丹一般的气节风骨!
牡丹,文化底蕴深厚,蕴意富贵吉祥,它的花语中也蕴含着中国人生活安康,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意思。牡丹有着中华民族的同步发展史,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祖先的智慧与才能,经久而不间断地渗透到牡丹的发展进化之中。牡丹花大色艳,枝叶并茂,最能体现泱泱大国气度,寓意富贵吉祥,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征。如此情怀,又岂能让国花旁落。
牡丹,永远是我心中的国花。
编辑:山辉 图片来源:为你舞步
本文由洛阳印象原创,关注我带你一起看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