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主席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演讲引用拉美谚语“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以及中国古语“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赞扬了包括秘鲁在内的拉美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贯秉持的坚强意志,肯定了坚强意志对改革创新与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为推进亚太地区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意志不坚定任何事都能放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意志不坚定任何事都能放弃(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

意志不坚定任何事都能放弃

2016年11月19日,主席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演讲引用拉美谚语“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以及中国古语“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赞扬了包括秘鲁在内的拉美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贯秉持的坚强意志,肯定了坚强意志对改革创新与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为推进亚太地区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引。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拉美人民总结出“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这一谚语。句中“意志”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指的是做某事的意图、情感或决心。全句大意为:意志对于任何事业的成就都不可或缺,即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拥有想要做某事的决心,就能够攻无不克。意志是拉美各国重要的精神基因,无论是拉美抑或秘鲁文化中都保有多则歌颂意志的谚语,如拉美谚语“通过困难获得荣誉”,以及秘鲁谚语“向上,永远向上,直至星星”“前进,前进,年轻人永不止步”等。这些谚语无不体现出拉美人民尤其是秘鲁人民意志坚定持续奋进的生活哲学。

谚语“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在秘鲁人民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恶劣的条件与众多的困难没有在生产活动与经济发展上压倒秘鲁人民。坐落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由西部的狭长海岸、中部的安第斯高原,以及东部的热带盆地共同构成。占地广阔的安第斯高原可耕地稀少且贫瘠,然而早在印加文明时期,当地人民就通过开辟宏伟壮观的层层梯田,修筑起长达668公里的波克拉水渠,战胜了恶劣耕种环境的束缚。1997—1999年秘鲁经济同时受到厄尔尼诺现象与亚洲、俄罗斯以及巴西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外资逃离秘鲁,但依靠坚定执行逆周期调控与稳健的财政管理,秘鲁在2000—2009年实现了3.8%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在拉美各国中排名第二。坚定意志也贯穿于秘鲁的政治活动中。秘鲁国歌“一旦神明怒声吼,响彻海岸尽自由,奴隶觉悟被唤醒,扬眉吐气高昂头”一段,歌颂了秘鲁人民敢于反抗压迫的坚定意志。而出生在贫民区,常年身患病痛的秘鲁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更是依靠顽强意志,完成著作《关于秘鲁国情的七篇论文》,最终创建了秘鲁社会党,即后来的秘鲁共产党。

秘鲁人民意志顽强,秘鲁文化同样坚韧。早在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秘鲁人民就在宽不超过5公里,高约3200米的安第斯山高山峡谷建造出辉煌的查文文明,这一文明也成为秘鲁文化的基础。秘鲁文学同样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的斗争意志,诸多秘鲁作家屡遭磨难,仍能大放异彩。在秘鲁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诞生出许多充满战斗精神的不朽诗篇,如生于秘鲁的何塞·华金·德·奥尔梅多的作品《胡宁的胜利》讴歌了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和不屈的斗争英雄。而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则将在学校被欺凌的亲身经历转化为创作素材,在作品《城市与狗》中塑造了绝对不放弃斗争的精彩人物阿尔贝托。秘鲁著名民族说唱剧《神鹰翱翔》也歌颂了秘鲁土著领袖图帕克·阿玛鲁反抗殖民统治的不屈意志。戏剧中阿玛鲁惨遭杀害后变成了永远翱翔于安第斯高山的雄鹰,并成为秘鲁人民坚定追求自由解放的民族精神象征。尽管遭受了数百年殖民统治,秘鲁仍然坚定保留着印加时代的印第安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吸纳了欧洲文化、亚洲文化,乃至非洲文化,最终诞生出的秘鲁文化,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

中国文化同样看重意志的可贵价值。上述演讲中引用了中国古语“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该句出自欧阳修所作《尹师鲁墓志铭》,全句大意为:遇到事情无论难易,都敢于尝试,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尹师鲁一生命运多舛,四次被贬皆是为他人之事,但仍能处变不惊,以义自守,欧阳修此句正是对友人顽强意志的赞颂。中国文化讲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皆需常怀不畏艰难、敢于作为的意志。《论语》中孔子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赞颂伯夷、叔齐不降低自己意志,不屈辱自己身份的可贵品质。《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则告诫越是身陷艰难,越要坚韧不拔,不失顽强意志。革命意志与斗争意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鲜明品格。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这说明意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

主席对拉美谚语与中国古语的引用,充分肯定了意志的重要作用,通过向秘鲁人民展示中秘文化共有的精神内核,打破了两国文化隔阂,帮助中秘人民相互理解,拉近了中秘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形相远,心相近。中秘人民相似的精神品格,使得人民友好往来不断,异彩纷呈的文化交流为中秘人民建起友谊之桥。秘鲁是华人最早移民的国家之一,自1925年第一所华校建立以来,秘鲁常规中文教育已有近百年历史。在两国人民积极推动下,秘鲁成为第三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两国建交以来,不懈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1986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还制定了2013—2018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迄今共有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和艺术等60多个中国团组相继访秘。除了文化交流,两国还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往来,在农业、林业、矿业、水产养殖、中医针灸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专家和技术交流。

手携手,谋合作。中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使中秘在发展道路上携手共进,在遭遇困难时守望相助。2009年,中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拉美国家达成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2013年,两国关系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秘鲁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同中国既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又签有双边一揽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中秘经济合作发展较快,秘鲁是中国在拉美主要投资对象国之一,投资涉及矿产、石油资源开发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首钢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和中石油中标秘鲁6、7石油区块合同,分别是中国矿业和油气领域的第一个海外投资项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派遣的医疗专家组在秘鲁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访问,走访了首都利马及阿雷基帕大区,深入医疗机构、实验室、防疫场所等一线,开展40余场交流和培训活动,受到秘鲁各界广泛称赞。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秘鲁与中国虽东北西南遥望,昼夜寒暑互异。然而,中秘人民却心怀同样的坚定意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全球经济发展,携手向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