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1)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今天,我们这里的小区由过去的“全封闭”管理,限制出入次数和人数,开始变成一天凭扫码可无限次出入。

变化很明显,说明这次的疫情已经进入到平缓阶段,虽不敢全放松,但也比过去“草木皆兵”的状况中略微松一口气了。

闺蜜忙不迭的给我信息,说总算是可以带着孩子出去散散步了吧,也不辜负这漫天的春色。

我建议她千万要戴口罩,千万要注意消毒,千万别往人多的地方去。

知道她本是那种大大咧咧的人,难免会多叮嘱几句。

谁知道她语气一转,转瞬间就到了这几天针对某明星的热点问题上来。闺蜜自是有些忿忿,她说其实不管网络派别的纷争,这件事说到底与明星无关,他自是无辜躺枪罢了。真是树大招风啊!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本就无可厚非。只是针对这件事的起始,我的理解是粉丝因保护明星心切,做事有欠妥当而引发的网络大战。

是非功过、孰是孰非,也许本就是旷日持久的一场纠纷,留给时间去辨别吧!

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2)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这几天我总是想起:在育儿上,身为父母总是会身不由己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均是为了爱孩子。可是,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却另当别论了。

【因为爱,所以不接受孩子出错】

之前我做老师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男孩子非常优秀。

我所谓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当然这个孩子的成绩自然是一流的。而是这个孩子的发展非常全面,接人待物落落大方,非常有礼貌;对待朋友赤胆忠诚,非常讲义气;最关键的是,这个孩子还非常的有眼力价,总是能够在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提供自己能够给予的最大力量。

所以他在学习里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但凡同事们提起这个孩子,都是由衷的赞扬:未来可期!

可是,到了即将中学毕业的时候,他早恋了。

是意料之外,却让人格外扼腕。那个同他早恋的女孩是他的同桌,不管是日久生情也好,还是青春期的躁动也罢,总之两个人就这样毫不畏惧的公开了。

其实早恋的事情,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讲,并非是绝无仅有。若处理得当,是可以转危为安,为孩子的未来加分;若处理不当真的会毁了两个孩子的前途。

班主任肯定是痛心疾首,第一时间通知了家长,想着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子的妈妈,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处理事情却格外“疯狂”。大约是无法接受自己如此优秀的儿子走上一条“不归路”吧(这是这位妈妈的原话)。

她果决的为自家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关进家里不允许孩子外出;然后找到那个女孩子的父母单位,把女孩子的名声败坏的一塌糊涂,并且亲自在学校门口堵了几次那个女生,出口不逊,一副社会人咄咄逼人的模样。

小女生怎么见过这样的阵势?再加上她的父母也因为她受到“羞辱”,难免也会对她痛心疾首,可能是也打了也骂了,最终女孩子冲动下在家里寻了短,留下无限的遗恨给家人。

那个男孩子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后果如此当然出乎他尚且稚嫩的思想,可是却无法改变他的人生路途。从此,学校没有了好学生,社会上多了一个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的小混混。

后来的后来,据说他的父母因此离异,而男孩子远走他方,再没有回来过。

这真的是一个爱的极端的事例,但凡想起,我都会忍不住的心疼,既心疼那个早早离去的女孩,也心疼这个本该有着灿烂前程的男生。父母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方法极端,效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3)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因为爱,所以总想要孩子顺从】

我最受不了的是父母在教训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连连的问:你听话不听?听话不听?

网络上也有一个段子,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孩子回答说,听话。父母怒,听话你还这样?继续打!孩子回答说,不听。父母怒,敢不听话?反了你了!继续打!

总之就是在父母暴怒的时候,孩子听话也是错,不听话也是错!

我儿时的邻居,也是我的发小,天生丽质,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总是让我羡慕不已。可是她有这样一位父亲:性格暴躁,在家中总是说一是一,不允许妻子和女儿有丝毫的反抗。

说来也好笑,女孩子到了十多岁的年龄,本就会比较爱美一些。我的爸爸如果出差去外地,总是会在当地为我带回来一些漂亮的衣服或者好吃的特产。

可是,发小的父亲,却从不允许发小穿漂亮的衣服,而他心中漂亮的衣服也多是以灰色、蓝色以及军绿色为主,女孩子所喜欢的粉嫩粉嫩的颜色,在他那里简直就是忌讳。

发小从小就成长在这样的一种高压、一言堂的环境下,中间并非没有反抗,可是耐不住她父亲的威严,最终不了了之。

这样的家庭环境,现在发小还一直是沉默寡言的性格,内敛羞怯的脾气,总是不自觉地自卑,认为所有的美好与自己都无关。

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约她一起逛街,给她挑选一些属于女生喜欢的小物品,她直觉的反应就是“我不配”:“这么粉色的衣服,我穿起来很难看的。”;“这么可爱的发卡,我也没有衣服配啊!”;“这种卡通的包包,我实在背不出去啊!”……

后来交男朋友也是如此。本来有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子喜欢她,可是她却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而且那个男生对她的好,她总是觉得特别不真实,最终与那个男孩失之交臂。最终,她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找了一个所谓门当户对的先生,重复着她自己原生家庭一样的生活。

她现在偶尔会和我联系,说起自己女儿的叛逆,说女儿和她先生之间的“战争”,居然也是当初她与她父亲的翻版。只不过,她依旧唯唯诺诺,而女儿比当年的她勇敢了许多。所以,虽然女儿叛逆张扬,她却有些欣慰;但是先生总是因为女儿的不顺从而发生争执冲突,她又很是担心……

我常常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从小被要求绝对的顺从,让发小根本无法独立去思考,也没有勇气去做自己的判断;做事情优柔寡断且习惯于盲从。在自己的人生本可以换个模样的时候,她生生的错过了。

如今,她的先生虽然依旧有些迂腐,但不若她的父亲那般强势,只要夫妻间有很好的沟通,再与女儿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她的女儿一定不会重复她的故事。

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4)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因为爱,所以身不由己的焦虑】

来自《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的调查中显示:

有超过80%的妈妈认同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当妈妈被问到“希望将来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健康”(提及率达到34%)和“快乐”(提及率达到23%)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但同时,66%的妈妈认为“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43%的妈妈表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始于十月怀胎。

哪有学习是真正轻松快乐的?哪有坚持不是历经亲子间的斗智斗勇?

一边渴望父慈子孝,膝下言欢的场景,一边又幻想孩子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一天;

一边嘴里说着孩子大了要独立自主,一边又一厢情愿为孩子规划好“最佳”道路。

这就是身为父母身不由己的矛盾与焦虑所在,而这一切,都是源自“爱”!

可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真的是最适合孩子的吗?

更多的时候,成长是需要代价的。

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5)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正如近期的孙杨被禁赛的事件爆发,孙杨妈妈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孩子辩驳,且处处维护孩子,同时质疑律师、泳协不给力等等。

同样作为母亲,我可以理解孙杨妈妈的立场和做法,对于一个妈妈来讲,伤害自己的孩子,比伤害了自己更让她难以接受。

但是作为公众人物,我们选择相信孙杨,是因为他所带给我们的正面信息和他不容小觑的实力,而并非孙杨妈妈的一面之词;而且孙杨已经成人,是一个独立有担当的男人。

可以说,关键时刻,孙杨妈妈对孩子身不由已的爱和焦虑,为自己的孩子落了分。

父母对孩子想要给予一切的爱(身为父母可曾认真想过)(6)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昨天我家大宝非要拉着我看他玩《王者》,其实我对于这些网游并不感兴趣;又耐不住他再三的相邀,于是我就坐在他身边,看他一路打打杀杀。

大宝问我小时候玩过游戏吗?我想了想,那个时候,我也曾经疯狂的喜欢过《红警》和《坦克宝贝》,曾经也为了这些游戏夜不能寐。

大宝迷茫的问我,这些是什么游戏啊?

我不由笑起来,这就是代沟吧!每一代每一代的成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而这些特性所带来的不同,让两代人中间难免会有不同。而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包容,也许才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我不必强迫孩子喜欢我所喜欢、我所接受的东西;我也会尝试去理解孩子所喜欢、所接受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会用我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给他们一些正向的引导和方向,如此就好吧!

爱,本应该由心而生,让对方愉悦的接纳才是。天下的爱是相同的,父母之爱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