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有很多未解之谜都令人费解,比如秦朝徐福东渡之谜,唐朝杨贵妃生死之谜和明朝建文帝失踪之谜等。除此之外,明朝还有一个未解之谜——朱棣起兵之谜,不过好在武当博物馆有一件宝贝,揭秘了朱棣起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贝呢?朱棣又为何起兵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武当博物馆位于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是一座始建于2005年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2万余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全方位展现出湖北武当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在众多的精美馆藏文物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武当三宝”,即金龙,玉璧和山简,也被文物专家们称之为“投龙三宝”,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2)

对于“武当三宝”,或许很多人都不清楚,但是当年它的出土却引起了学界专家的广泛热议。1982年8月5日,当地一支施工队正在武当山脚下修路,当他们准备在紫霄宫赐剑台附近挖地基时,突然遭遇了一场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且山岩坍塌之后还有一个隐蔽的洞穴赫然出现在眼前……随即,武当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便进入洞穴,没想到还在里面的扒出三样东西,也就上文提到的“武当三宝”——金龙,玉璧和山简。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3)

文物专家们经过鉴定,确定“三宝”都是明朝建文时期的文物,其中金龙长约11.2厘米,高约4.7厘米,为纯金打造,制作的栩栩如生,就连每一片鳞片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另外,出土的玉璧为灰白色,同心圆造型,直径约8.1厘米;山简为暗绿色青石,高度约28.6厘米,宽度约7.2厘米,而且正反两面都刻有文字。

其实,“武当三宝”是三件投龙法器,它源于道教中的斋醮仪式,即将金龙,玉璧和山简绑在一起,然后投入到山林间祈愿消灾。从考古发现来看,虽然投龙法器在以往也多有不少出土,但是能同时发现三件的只有“武当三宝”。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通过解读山简上的石刻文字,揭秘了一段明朝鲜为人知的历史之谜。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4)

熟悉明史的读者或许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了皇孙朱允炆,即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他为了防止皇叔聚势造反,便接受大臣的建议进行削藩,而首当其中的便是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其实,燕王朱棣并未将建文帝放在眼里,但湘王朱柏却因此终日惶恐不安。

考古专家们研究发现,“武当三宝”正好就是湘王朱柏的投龙器物。山简石刻文字记载:“今谨有上清大洞玄都……愿神愿仙,长生度世……建文元年岁次乙卯正月壬申朔十五日……”,落款为湘王朱柏的名号。可见,湘王朱柏十分害怕削藩,于是就搞了一出投龙仪式祈求神灵庇佑。然而,真实的历史是湘王朱柏的投龙并没有成功,他最终还是被建文帝削藩,而他自己最后也骑白马自焚而死,据此推测建文帝进行削藩毫不手软。

在湘王朱柏死后,燕王朱棣的内心也产生了一丝恐惧,虽然他表面上依然波澜不惊,但是内心却早已经开始盘算着先下手为强的计划,即起兵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很显然,朱棣不想坐以待毙,免得最后落得和湘王朱柏一样的下场。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由正式举兵南下,向建文帝发起挑战。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5)

朱棣起兵历时四年,最终推翻了南京政权,而建文帝也在战争中下落不明……一直以来,历史学家们对燕王朱棣起兵的原因争论不休,直到“武当三宝”的发现才明确下来,朱棣起兵的真正原因是建文帝对削藩操之过急,一开始就逼死了湘王朱柏,因此也就让朱棣不得不下决心起兵造反,正所谓“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何不起兵,也许还能杀出一条生路!”

武当山金殿三叶虫化石(武当山山洞中发现)(6)

总而言之,文物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毕竟文物相对史料来说没有过多的个人主观臆断,因此最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事实。正如“武当三宝”一样,不仅反映了建文帝削藩背后的历史,还揭秘的燕王朱棣起兵的谜团,让我们对明朝历史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另外,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文物的价值。

参考资料:

《阴影下的大帝——明太宗朱棣》作者:李鸿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