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写的是什么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1)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与其父历来有「二王」之称。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写的是什么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2)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其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15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王献之的《中秋帖》行草,共22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写的是什么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3)

王献之《中秋帖》

宋黄庭坚对二王父子有一番极精到的见解:「 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似庄周,则潇洒疏放,大气磅礴,这便是王献之行草书法的特色,也是其不同于王羲之处。这种特性,在王献之小楷《洛神赋》的翻刻本中,有所显示,较之王羲之的《黄庭经》《洛神赋》更舒展温婉,更无拘无束,更具艺术美。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写的是什么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4)

王献之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书为相连之草书,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于父亲王羲之来说,当之无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