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妈妈每次聊天儿聊到大姑时,总会跟我说:“你大姑做事可底细了,她洗了床单晾在院子里,哪怕刮过一阵儿小风,她都要拿下来重洗一遍。”

现在我知道,大姑这是完美主义。

我有一个朋友,她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哪怕沙发罩上有一个小褶儿也必须得熨平,收拾好了之后,她就不允许老公和孩子坐上面了,看电视只能坐小板凳。

这是完美主义。

我自己,如果在自媒体发布文章后,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我会心急如焚、如临大敌,赶紧撤回来修改,如果不能及时撤回就会万分沮丧。

这也是完美主义。

祝你有个良好的心态(克服你的完美主义)(1)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性,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完美就像一条华美的丝带,缠绕着我们,束缚着我们,我们成了它的俘虏,却并不自知,反而陶醉其中。

完美主义让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表现得足够完美,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避免被抛弃的痛苦,就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获胜,就会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完美主义让我们陷入无止境的恐惧中:我们不敢和朋友坦诚心扉,因为害怕她们看见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我们苛刻地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让他们活得沉重而焦虑;我们犯了错误之后会深深自责,别人的批评会折磨我们一整天。等等。

还有一种恐惧我要单独拎出来讲,那就是:完美主义让我们很多事情都陷于拖延之中,不了了之。

祝你有个良好的心态(克服你的完美主义)(2)

每次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总是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蜀鄙之僧》的故事。穷僧和富僧都想去南海,穷僧抬腿就走,富僧却是准备这准备那,总觉得准备得不够完美,直到第二年穷僧从南海都回来了,他还没准备好。富僧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的受害者。

完美主义者做事情得时候,喜欢做好各种预案,因为他们很难接受失败,或者不完美的结果。有时候,甚至因为害怕失败,干脆放弃,哪怕面对的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其实归根结底,完美主义者痛苦的原因只有一个: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想法。

也许有人对我的这个结论不服,觉得自己就是在追求更好的自我、伟大的卓越。其实区分这两者并不难。

《不完美的礼物》的作者布琳.布朗给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区分标准:“追求伟大关注的是自我(我怎样才能提高),而追求完美主义关注的是别人(他们会怎么想)。”

祝你有个良好的心态(克服你的完美主义)(3)

有了这个标准,每当我们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焦虑的时候,就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犯了完美主义的毛病,赶紧让自己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跳出来。你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1. 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无止境地自责和批评自己。“人恒过,然后能改。”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更何况我们还能从错误中学到知识,增长经验;
  2. 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一定要量力而行。你要牢记一点,你制定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你要一个个完成不同阶段的阶梯目标。没有别人的关注,这些目标对你来说依然十分重要!
  3. 怜惜自己,给自己许可,目标不要极端化。现在各行各业,各种活动都实行各种的打卡。完美主义者都恨不得自己是设置好系统的机器人,按时按点打卡,只要有一点点“违规”就耿耿于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放过自己,怜惜自己,允许偶尔的掉线和漏拍,你会感觉到更多的快乐。

关于完美我还想说的一句话是:“先完成后完美”,凡事,干就是了,完美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