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保龙

偏偏喜欢你中文原唱(偏偏喜欢你)(1)

迈入中年之后,有时会有一些愁绪萦绕在我们心头。此时的我们褪去了青春年少时的青涩,自我进行蜕变,一步步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况且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我们额外的去关注。那些时常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愁绪,或许是内心所谓的乡愁,或许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一丝惆怅和担忧。

时常有亲友提醒我,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要保重身体。而要保重身体,就得加强锻炼。一路走来,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我独爱乒乓球。

儿子六岁多的时候,结合他的情况,也为了传承我的喜好,我给他配置了一个专门的乒乓球室,购置了一个家用的乒乓球台。球室里贴了几张当今乒乓球星的海报,一张打乒乓球益处的贴画。小家伙倒也还配合,闲暇之中,我们俩一起在乒乓球室里进行锻炼,享受着乒乓球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

有时候,亲友们也会来光顾球室,我们一起嗨起来乒乓球。玩的越高兴,我情感上对乒乓球也就越偏爱。依稀记得7岁多,大约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了乒乓球。那时校园的球台还是水泥板做的,两块水泥板平靠放在一起,中间放几块板砖当作球网。在如此简陋的球台边,我们却玩的很开心。那时候的球拍是自制的,找块方形的木板,找个会干手工活的木匠,就简单的制作出了一个乒乓球拍。木匠做出来的球拍都是方方正正的,不像现在的球拍模样。至于现在球拍用的胶皮,我们当时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因为,在整个校园里,你找不到一两个像样的球拍。球友们的球拍大部分都是自制的方形球拍,根本不用奢望球拍上还能沾上胶皮。

乒乓球,承载着儿时的欢乐记忆,也陪伴着自己走过了漫长的求学时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约上一两个球友,在校园的乒乓球台边,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既紧张又放松。紧张的是每次比赛,每一局下来,我们能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放松的是,在享受比赛的过程中,学业的压力暂时抛到一边,在乒乓之中,仿佛凝聚起了我们冲击梦想的力量。依稀记得,在学生时代,身边的同学和知己中,乒乓球打的好的,高考都考的不错。

毕业之后,生活之路一片迷茫,面对那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一路走来中,有乒乓球的陪伴。本科毕业后,自己早早的就参加了工作。工作的起点低,境遇不好,毕业后的自己如同一下子掉进了黑屋一般,看不到方向。自己的学业时代,还有梦想没有实现,还有愿望没有达到;然而,梦想让步给了现实,现实是你必须参加工作。父母已经上了年纪,这些年经过对儿女们的辛苦付出,此时的他们已经快到了油尽灯枯的阶段,必须退出生活的第一线。工作之后不久,成家就提上日程。面对自我温饱刚刚解决的现状,遭遇这些境况,无疑是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作为一个普通的80后,体会到的无奈是痛彻心扉的。自己所处的那个阶段,恰逢08年奥运周期。自己知道了那位乒乓球运动员王皓,也知道了04年时,他在冲击奥运金牌梦想时所遭遇的种种。

偏偏喜欢你中文原唱(偏偏喜欢你)(2)

内心和乒乓球星们产生了一些共鸣后,我经常聆听那个“不懂球的胖子”批评球员们时的话语,感受这些话语带给我内心的启迪。在那段时光中,每一次的乒乓赛事,对我来说都如同视觉和心灵上的盛宴一般,我静静的在电视机旁尽情的享受着。在享受的过程中,凝聚出了一种无形的拼搏力量。乒乓球,这个被匆忙生活遗忘的小球,像个精灵一般,在指引着我。那时被心魔打败的我,面部神经瘫痪了半年多。在面神经修养、恢复的日子里,我经常把自己关在单独的一个房间里,拿个球拍,对着屋里的水泥墙去打乒乓球,颇有一番闭关修炼,要打通任督二脉的意味。在一次次的乒乒乓乓中,心魔一点点的被我打败,最终自己重新启航,结束了那段暗淡无光的日子,迎来了生活的曙光。

哲学中讲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相通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思考乒乓球带来的内涵和精髓,我们会更加努力的生活着。常有人说,成年人面对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要难。有时如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滴的去捋顺和面对,一点点的去攻克。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时期,我在球室里贴了一张毛主席在陕北延安打乒乓球时的照片。在时空穿梭中,乒乓球带来永恒的智慧和魅力。

偏偏喜欢你中文原唱(偏偏喜欢你)(3)

作者简介:

偏偏喜欢你中文原唱(偏偏喜欢你)(4)

蒋保龙,男,汉族。1985年2月生,山东枣庄人,会计工作人员;诗词、文学喜爱者。文学作品数次获各项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