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人处世智慧名言(论语的五大处世之道)(1)

后世称孔子为圣人,不过在我看来,孔子首先是个凡人。

学生上课不专心,打瞌睡,他会发怒:“朽木不可雕也!”

面对学生的离世,他也会痛哭流涕:“天丧予,天丧予!”

听到好听的歌声,他也会手舞足蹈,要求人家,“再唱一遍呗!”

其实,孔子是智者,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老头。

他的思想在飘在云端,凌驾于世俗之上。

但他毕竟就生活在这个凡尘俗世之中,所以他的言论,并不那么“神圣”,反而有很多很实用的处世之道。

0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用生气。

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这么累?

除了工作和生活外,还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

这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讨好”的习惯。

比如小时候,为了讨好家长你装作乖孩子的样子;长大后,为了“合群”你学会抽烟喝酒;长大后,为了讨好领导你百依百顺。

到了最后,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了别人。

所以又苦,又累。

你要知道,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黄磊说:

人长大,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接受自己老去,接受别人眼中那个不够完美的自己。

一个成熟的人,从不会因为不被理解而生气,因为他知道:

你无法掌控别人的目光,但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

如果你希望全世界都喜欢你,那么你可能会迷失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理解。

所以,允许有人不懂自己,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畅快。

论语为人处世智慧名言(论语的五大处世之道)(2)

02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君子要戒这三样东西:年轻时戒色,青年时戒斗,年老时戒贪。

人是欲望的动物,也是欲望的囚徒。

钟丽缇版《色戒》中,有一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

克制一个欲望,还是满足一千个欲望,你怎么选?

欲望远远不止一千种,它是无穷无尽的,你永远都无法完全满足。

不克制自己,到了最后就是贪,就是道德败坏,就是失去自我。

日本人有一点我比较欣赏,讲话温和知礼,人与人之间有界限感;

我也喜欢李安导演,因为他的电影有一种克制美,比如《断背山》。

电影最好看的部分,不是他呈现出来的,而是那些没说的,没讲的,留足了想象的。

世间所有享乐都一样,因为欲盖弥彰,才特别令人心动。

放纵欲望,为所欲为的人往往容易感觉到空虚。

这是多少物质和欢愉都弥补不了的。

懂得克制,才懂得享受。

潇洒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克制则是你这辈子最温柔无害的投资。

论语为人处世智慧名言(论语的五大处世之道)(3)

0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子贡问:”贫困时不抱怨,富贵时不骄横,算是君子吗?“

孔子答:“还行,但是不如贫困时快乐,富贵时仍有礼节的人。”

这世界不是绝对公平的。

有人出生在贫民窟,有人一出生就生在终点。

所以,贫困不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情。

我们也不应该把财富当成人生的全部追求。

有人说,贫困时才见爱情真实的样子。

人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锦衣玉食,不为生计发愁的人每天开开心心是自然的。

但一个人在困难时,贫穷时还保持乐观的人,才是真的乐观。

另一方面,都说金钱会让人迷醉。

如果一个人能在有权有钱的时候,依旧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那才是真正难得的品质。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大概能活得洒脱许多吧!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精于世故的人,往往也止步于世故,从此平庸。

物欲的世界里,谁能够坚守自己走到最后?

就像《千与千寻》中那样:

当我们最后一次向这个世界挥手告别,是否还能记得名字和来时的名字?

这个流行跪着挣钱的时代,最缺一个坚守自己的人。

论语为人处世智慧名言(论语的五大处世之道)(4)

04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君子要敬畏的有三样:天命,长者,圣贤。

都说人要有敬畏之心,那什么是敬畏心呢?

我认为,敬畏之心是给予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约束。

人没有敬畏心,就肆无忌惮,这个社会就乱了。

不敬畏自然,乱砍滥伐,掠夺资源,多年后遭殃的是人类自己;

不尊敬长者,等你老人同样没人尊敬你;

藐视圣人的言论,那么一切进步,一切发展都没根了,一切厚重的文化都会失去意义。

古人云:不知,故无畏。

你经常会在网上看到那些口无遮拦的人,他们说着不负责任的话,甚至诋毁一些值得尊敬的人。

所谓键盘侠,他们不是伸张正义的勇士,而是无知愚昧的小人。

无所畏惧的人,不是勇者,恰恰相反,这是无知的表现。

论语为人处世智慧名言(论语的五大处世之道)(5)

05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译:人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一定要做,但也没什么一定不能做。

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争议,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句话在教我们为所欲为。

当然不是,准确的讲,孔子是要教导我们:

在善良的底线下,做事要变通。

这也是孔子最重要的处事原则之一。

有的人很迷恋规则,但是规则不能被打破吗?

如果你判断,遵循这个死规则会影响你,让你达不到目标,那么就要另寻他路了。

守着旧法,一条路走到黑,那不叫坚持,叫顽固。

所以老话说,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仔细想想,你小时候的那一套价值观,现在还适用吗?

不适用了。

人每个年龄段都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一成不变。

包括你本身。

所以,有些“应该”的事情,不是要打破头去遵守。

规矩,是要建立在留下一定空间的前提下的。

所谓方,为立世之本;圆,为处世之道。

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是小事会变通,大事保持原则。

不然,就真的活得很死板,而且会很累。

人生路上有很多弯路,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失望与满足,这一点,对谁都是公平的。

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也要学着去改变自己,去顺应这个世界的法则。

孔子之所以伟大, 正是因为他活出了一种“人之典范”,让大家意识到:

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活。

来源:微信公众号“凯紫的诗词之美”

作者:凯紫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