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趣有料故事,请关注同名公众号【一只狗的故事观】,ID:story-view


《爱,死亡与机器人》14集「齐马蓝」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1)

想想有点不可思议,一部画风类似飞天小女警,片长8分钟的动画竟然把我这个厌恶肉麻的人看的热泪盈眶,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对生命意义思考后的触动。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2)

齐马是个画家,他不断寻找着他的画作想表达什么。齐马在创作中发现了一种让他莫名安心熟悉的颜色——蓝色。这不是天空的蓝,也不是大海的蓝,人们称它齐马蓝。之后他不断的深入探索这颜色的秘密,渐渐的不满足于画肖像,转而开始了壁画创作。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3)

他的画作越来越大,而且每幅画作中央都有一块蓝色的留白。这块蓝色无限膨胀,在人们认为一副全是蓝色的画布就是他的极限之后,他又把整个宇宙当背景,在小行星上喷涂蓝色染料,使整个宇宙都呈现出齐马蓝


这对齐马来说还不够,宇宙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被发现。他开始改造自己。在黑市上把自己的皮肤用加压聚合物代替,不用化学信号传递的神经,识别所有已知光谱频段的视觉等等。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4)

他在宇宙中游荡,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作为一个追求意义的生命。


昆德拉形容过一种状态:幸福是内容,痛苦是形式,幸福之于痛苦,如同内容注入形式,永远也必然是痛苦。


齐马虚无缥缈的追寻像是“内容”,这内容注定会注入更虚无的失败“形式”中。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追寻,我们应该感到一种荒芜,比虚空还要空旷。


主角是幸运的,他发现了宇宙的奥秘一直在向他展示,不用他费心去发掘什么,在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后,他即将准备最后一幅作品。这场盛会被蜂拥而至的媒体以及上流社会的人包围。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5)

盛会开始前,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实用机械科学家,她喜欢在生活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机器帮助她完成枯燥的家务,其中让她最满意的是打扫泳池的清洁机器人,她给它安装了新的视觉处理器,让这个小机器人能完成更多的东西,之后她添加的东西越来越多,直到她去世。这台机器人接着服务于这个家庭,它的外形从一个方方正正的机器人变得和人越来越像。


他,确切来说是“它”,拥有了智能,在漫长时间的混沌中意识也慢慢萌芽,有了各种感受。像所有的“人”一样,它在寻找着什么,除了日常的琐事以外,它的计算机任务十分繁忙,每天给自己规划任务,让它的视觉不断优化,能处理更多算法,所以它选择画画这种形式,那么隐约是什么在催动着这个选择?


要知道,让计算机作决定可不能把结果归结于“感觉”,也许人们作的一个决定可以听从内心的想法,谁又能证明内心的想法真的来源的内心?人们在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才是一个“决定”产生的原因,而决定生化反应的是外界环境,人们终究只是被环境影响而已,被各种宣传的信息流影响到了,哪来的命运?都是些糟糕的东西在做毫无头绪的选择,事后再赋予了不得的意义。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6)

“Became more me.”


不顾记者还在震惊他是人造人,齐马继续说了下去:


“我其实一直在探索是什么决定着我作选择,之前我服务的每一任主人都给我添加了一些功能,园艺,理发,家务,钢琴以及各种乐器,我能凭借我的天赋,哦不,应该是智能——处理的很好,不是一般的好,有些方面甚至比我的画还要好。”齐马优雅的转过头去,和记者解释道。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7)

“所以这部作品就是我找到的最终答案,也是最后的作品。”齐马指着还在修复的泳池。他银色的躯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属质感的光,充满神性的光辉。


记者完成了她的任务,她总觉得会有不好的事发生。齐马追寻了这么久的答案到底是什么?是我们大多数人早就放弃追求的,自认为没时间和能力做到的事吗?也许我们在意的东西可以消费时间来取得,但齐马是永生的,他的烦恼比常人更接近真相。真相就是存在的意义,所以他是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吗?


记者有无数的话想问齐马,但约定的采访时间已经过去,只能等待明天的展示了。

豆瓣读书励志电影(只有8分钟豆瓣评分9.1)(8)

令我最为震撼的一幕开始了。聚光灯下,齐马跳入水池,开始分解自己,旁白平静的解说着过程:关闭智能,抛弃不必要的感官,舍弃多余的部件,回到原始形态。画面中,一副完整的躯体瞬间七零八落,散成一堆零件漂浮在水池中,一个小小呆呆的方形机器人从零件中钻出来,开始清洁泳池壁。


如此剧烈的过程,就在一瞬间发生了,时间短到你都来不及眨眼。尼采有诗云:“箭中了靶,离了弦”。改变了事件的顺序,让人们想象这个过程,人在想象中不经意就会感到箭矢的飞快,这是文字能做到对速度描写最极致的形容了,齐马的分解过程也有种箭矢的感觉,让人没缓过劲来。


还在观众沉浸在对齐马接下来要干什么的好奇中时,齐马就完成了这个让人惊悚又不解的举动——通过对生命的消解完成了对艺术的追求,至少是他的生命形式,永生且不死的生命。


蓝色,就是他最初看见的瓷砖颜色,也是一切意义的源泉。这最后的作品,让他的生命圆满起来,把一生都穿在一起,始于蓝色,终于蓝色。


当时看这一段的时突然感动的热泪盈眶,被生命所感动。生命可以很单纯,也可以很复杂,可以很充实,也可以很荒诞。生命就是一片原野,杂草丛生,我们费劲心力想从中找出条理来,构建出逻辑的王国,确实,我们找出了一点规律,但和整个复杂的世界相比,这点意义又算得了什么。

学习,工作,娱乐等等行为,并没有让生活更有条理,混乱还是如影随形,乘虚而入。一场意外,并不是突发的,这才应该是世界的常态。


混乱是常态,规律才是例外。


人活着是为了受更大的苦难还是追求解脱?摆脱世俗的眼光,不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活着本来就是有理的,存在即有理,漂泊不一定比稳定差,无所谓好与坏;混乱不比条理差,无所谓对与错。价值应该来源于自己,自己的价值等着自己发现,没人可以帮忙,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这是错的”“你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


一片野地还有长的高高的杂草告诫其他的杂草你应该长这,长那?


王小波认为文学的根本问题是: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是啊,怎么样的生活,这应该穷尽一生去寻求。


齐马找到了他一生的归宿,蓝色,那我们呢?


更多有趣有料故事,请关注同名公众号【一只狗的故事观】,ID:story-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