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1)

在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中,一党卫军突击队长前一秒拿糖给犹太小女孩吃,下一秒却毫不犹豫开枪打死那个女孩,看了这一幕我很是震惊,德国纳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矛盾体,他是如何在魔鬼与人类之间横跳,变脸

今天我们就用犯罪行为学来聊聊纳粹屠夫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习惯,谈谈其背后的原因。

问大家一个问题,一提到纳粹,你会本能地想到什么?很多人是不是跟我一样,一下子想到灭绝集中营,比起二战时东方战场中的禽兽,纳粹的杀人行为更加组织化,专业化,流水化。不可否认,两种屠杀都让人深恶痛绝,但比起东方的同行,纳粹屠杀的目的更为明确,更像一个有组织的连环杀手。

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2)

在insider中专家曾提过,按照组织结构和作案的目的来分,连环杀手可以分为有组织连环杀手和无组织连环杀手,顾名思义,前者有强大的组织性,一般更有身份地位,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杀人讲究效率,目的性明确。他的内部组成更像是一部杀人机器,里面一员就是杀人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所以,有些人在投降后,一直坚称自己是奉命行事,自己无主观犯罪。这更像是一种工作。所以有组织的杀手,更注重的是结果,而非杀人过程。他们只是简单用“崩”来解决一切问题。电影中最典型的就是克里斯贝尔主演的《美国精神病人》中的贝特曼。他享受的是受害者死亡的那一刹那。

而无组织的连环杀手,更像是变态的暴徒,杀人更倾向于情绪的宣泄,比如是报复。他们更注重杀人的过程,享受控制的快乐。他通过对受害者的束缚,看着受害者历经人生中最黑暗,最绝望,最恐怖的时刻,享受着征服欲的满足,让自己幻想成一个强者。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连环杀手刚开始杀人,或者压抑已久的突发暴行,比如乌克兰人对波兰人的“沃伦大屠杀”。但这种无组织的暴力行为若不阻止的话,极有可能发展成有组织的连环杀手。

当情绪宣泄完毕后,将杀人变成工作和癖好后,杀手的情绪趋于冷淡,取代了之前的激动,这种波澜不惊,冷静甚至看似理智的行为,出现在了纳粹屠杀之中,从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那位党卫军突击队长先给犹太小女孩吃糖,后杀了犹太女孩这一幕来看。纳粹已经完成了情绪的彻底转变。此时,纳粹的心理早已麻木,无法对受害者有起码的同情,他们也不屑于那种人与人关系的融洽。他一旦脱离人伦理性的人类道德范畴,他们已经变成了嗜血的野兽,所以他们在杀人表现出的残忍和变态,你是无法想象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我杀你,与你个人无关。以至于纳粹杀人,就像野外打猎一样轻松自然。

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3)

这种区别也表现在杀人凶器上,有组织的杀手只在乎这凶器能否高效地杀人,比如毒气室,焚化炉。而无组织的连环杀手享受是凶器杀人的过程,他们可以用石头,用各种东西,任何东西能给他带来虐杀的快感的武器。但两者对于枪的态度上,却有着高度一致,他们一般不会直接用枪杀人,而是将枪作为解决麻烦的手段,你没听到连环杀手用枪是为自己的屠杀解决不必要的麻烦。

有组织地杀人在实施暴行之时,尽量减少麻烦,喜欢用假象和谎言来蒙蔽受害者,让受害者配合其屠杀任务,受害者直到被杀的那一刻才意识过来。而无组织连环杀手更侧重杀人前的折磨,俗称虐杀的快感,他一般展示自己强势的一面,上来就会开始猫捉老鼠,他们更喜欢老鼠惊慌失措,崩溃求饶的样子。这样的行为会变得更为残忍与变态。

在战争中,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屠杀形式会失去明显的界限,更多的是发泄紧张、复仇的情绪,他们往往都是向弱者下手。但法治时代,顶级且有组织的连环杀手,不屑于弱者,他们往往一开始就针对某种拥有社会、经济资本的中高层精英,或者有瑕疵的群体。这既可以给杀手一些行为的正当性,缓解心理压力,而针对那些普通人,尤其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幼儿园的小孩的暴行,本身就是社会最底层,最低配的连环杀手。这种杀手一般很难成气候,且比有组织的杀手落网更快,社会影响力要小得多。前者一般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些人将杀人魔奉若神明,当偶像崇拜,我们年轻人很容易将欣赏纳粹服饰与崇拜纳粹混为一谈,这种模棱两可的行为很容易误入歧途,之前某人穿着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衣服在上海拍照事件就引起了社会的反感。

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4)

但这种关注与崇拜对于连环杀手是一种享受,这是其自己原生状态压抑的一种反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了,纳粹思想还能在西方流行,抛去经济这个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犹如罂粟一般。与此同时,连环杀手在完成杀人后都会将受害者身体某部位作为战利品,比如人皮,头骨,纳粹的人皮灯具和活体标本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杀人正是通过这种邪典行为,逐渐将自己与正常世界剥离,成为其幻想世界的主宰。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中,有记者试图跟连环杀手讲道理,我觉得非常可笑。此时,两人完全不在同一世界,此番交流无疑是鸡同鸭讲。

正是这种奖励机制,他们会主动在犯罪现场留下证据,或者将字谜给报社,让我们去查找,帮助警察识别凶手,倒不是连环杀手失误,主要的是他们想从众多的连环杀手中脱颖而出,如果连环杀手都干的默默无闻,那做个还有什么意思。这种心态在《十二宫杀手》和《七宗罪》展现得淋漓尽致。说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警察总能在案发现场的群众里面

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5)

找出凶手。其实这跟我们做短视频的人一样,总想着看看有没有人关注自己。

纳粹暴行后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聊聊纳粹在实施暴行中表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行为)(6)

纳粹的心态也是一样,在他们看来,他们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拍下不是暴行,而是自己丰功伟绩,他们丝毫感受不到自己在犯罪,可笑的这些炫耀恰好送他们上绞刑架。

我们的媒体影视为了戏剧化的需要,总会将连环杀手描绘得很聪明,他们总能像猫一样戏弄执法机关,戏弄正义之士。可现实生活,他们是彻头彻尾的loser。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向社会证明自己。一旦正常的情感被忽略之时,他们只能穷途末路。这种情况适用于某人,也可以适用于国家,试问如果不是凡尔赛合约,德国何至于纳粹化,走上战争的道路,时代创造了疯子,疯子毁掉了时代。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诡谲,我们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一百年前,面对即将成为新纳粹的某些国家,我们作为一介草民,也得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