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老人节”——重阳节又要到了,每到节日,很多儿女都会对父母送去一份温馨的问候,比平日里多一分关心不过,在365天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的沟通相处中,儿女们发现,在他们面前:年老的父母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到了父母看你脸色的年纪?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到了父母看你脸色的年纪(长大后别让父母)

到了父母看你脸色的年纪

一年一度的“老人节”——重阳节又要到了,每到节日,很多儿女都会对父母送去一份温馨的问候,比平日里多一分关心。不过,在365天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的沟通相处中,儿女们发现,在他们面前:年老的父母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在儿女面前,父母变得很听话,特别依赖儿女,就像儿时孩子听父母的话一样;父母开始尝试喜欢儿女喜欢的东西,总是以商量的语气试探性地跟儿女说话;原本严厉的父母在儿女面前变得拘谨了,做事情经常谨小慎微,似乎越来越“怕”儿女,不再是独当一面的“超人”了。

看着儿女脸色小心翼翼的父母们

市民严女士最近体会到了一种对父母的愧疚感。“十一假期我选择了短途的自驾游,一路上父母很兴奋,对沿途的景物一直议论个不停。我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有些烦,就对他们说,能不能小点声,别说了,让我安静地开会车,行吗?”严女士说完后,父母再没说话,一路上都安静无声。

到达目的地后,父母这里看看,那里走走,严女士带着孩子在人群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父母。她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能不能让我省点心,我一边照顾孩子还得到处找你们。”此后,父母就跟在严女士身边,帮她照顾孩子,偶尔望着远处的风景小声讨论。即使严女士让他们去走一走拍拍照,他们也只是点头,却不动。

严女士起初并没在意,直到母亲弄丢了孩子的小手巾。“我说‘没事,我包里还有’,可面对这件小事儿,母亲却低着头小声说‘都怪我,都怪我’,似乎非常害怕,有些自责。”那一刻,严女士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父母使“脸色”虽然是无心的,却深深伤害到父母,导致父母在自己面前拘谨得像个犯错的孩子。

有很多父母都是如此,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习惯”看子女脸色行事,在儿女面前不敢吭声。市民李先生说,小时候父亲对他非常严厉,信奉棍棒教育,他总觉得父亲欠他一个道歉。“有一次,父亲将我放在桌上的手机碰到了地上,屏幕摔坏了,还没等我说话,父亲紧张地搓着手马上问我:还能不能修?我去银行取钱给你买一个新的!最后居然还说了一句‘对不起’!看到父亲局促不安的样子,我觉得之前‘道歉’的想法真是个混蛋想法。”

市民赵女士说,上了年纪的母亲耳朵越来越不好使,有时候距离稍远一点儿,喊她都没有反应。“有几次我跟她说话,等到她走到身边想听清楚时,我却懒得再重复了。后来,只要我跟母亲说话,不管她多忙,都要先走到我身边听完,从不让我等。后来,我发现母亲越来越‘怕’我,怕我生她的气,怕我不再跟她说话,尽力让我‘舒服’。”发觉这些时,赵女士深感内疚,“我们并不是恶人,也不是不懂孝道,却不理解岁月带给父母心态的变化。作为儿女,更应该用心尽孝。”

怕被儿女嫌弃极力讨好的父母们

为什么每次父母犯幼稚的错误时,儿女总是控制不住脾气想要指责他们,恨他们不该成为犯错的人?那是因为儿女没有辩证地看待父母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是容易犯幼稚错误的人。

90后的叶子说:“自从我妈学会用微信后,就变得特别烦人,一天到晚,不是在家人群里发辟谣链接,就是在朋友圈里发养生文。时不时还会给我私信发一堆垃圾视频。”因为这些事,叶子没少和老妈吵架。“虽然这些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实质影响,但我就是忍不住要跟她发脾气,气她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相信这些无聊的东西,犯这种低级错误。”

长大的儿女们渐渐从“士兵”变成了“将军”,在父母推开你的房门时,你有时会不自主地喊一句:“进来不知道敲门吗?”在父母无数次给你打电话问什么时候下班时,你有时会不耐烦地说:“一个小时你都打3遍电话了!”在你交待的事情办砸后,你有时会大声地指责父母:“就这点儿事,我不是跟你说得很明白了吗?”

儿女们觉得父母总犯错,却不愿意承认年老的他们本就不完美。于是,父母在儿女面前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不自在。人们常说,有一种讨好叫做“父母的不打扰”,似乎年老的父母觉得惟一能帮上儿女的忙,就是不给儿女添麻烦。随着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怕,怕被儿女嫌弃,怕成为儿女的累赘,更怕被儿女抛弃,他们小心翼翼甚至刻意讨好,生怕破坏了与儿女之间的“和谐”关系。

60后的秦先生说,上了年纪的父母总怕自己做得不对,让子女不高兴,他们对儿女说话的语气从最开始的命令,到后来的商量与征求。“我觉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老去,无力再保护我们了,害怕失去我们对他们的依赖,从而转身依赖我们。现在我也老了,能深切体会到,当人的精力、记忆力、行动力日渐衰退的危机感,也特别理解当初我父母的担心。我女儿做得比我好,她不会去纠正我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而是原谅并接受我的错,与我温和地沟通,这让我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我想这正是大多数父母、儿女之间应该建立的一种沟通方式。”

理解宽容父母通情达理的儿女们

市民吕女士说,有一段时间,母亲钟爱橙色的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每次穿上都会遭到父亲无情的打击。“每当这时,她总要跑来问我的意见,我总会说‘特别称你,非常漂亮’!我知道母亲的喜欢不会持续太久,虽然我认同父亲的眼光,但我更知道,在母亲那里,我的肯定意味着她还年轻。”

父亲曾经打碎过吕女士一个价格不菲的皂盒。“当我下班回家时,父亲低着头、双手紧握,紧张并小声地跟我说:‘我把你喜欢的皂盒打碎了,但你别生气,我一定想办法再给你买一个 。’看着曾经那个为我打抱不平,不曾让我受过一点儿委屈的父亲,我突然觉得他变‘窝囊’了。我笑着说:‘爸,多亏你,我才能换个新的!’看着紧张的情绪在父亲的脸上消失,我意识到父母真的老了,更需要儿女宽容的爱了。”

记得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马东曾说,自己的母亲没事儿干的时候就喜欢看电视购物。“有一次,看着看着,就对一款欧洲皇室定制款的包包动心了,原价19800元,打折价只要930元。‘这不就是白捡了一个大便宜么!’母亲说,并立刻打电话订购了这款包包。”马东并没有当着母亲的面拆穿商家的虚假营销手段,而是装作很兴奋的样子对着母亲说:“眼光真好,真是买到了好东西!”

马东在节目中说,妈妈太孤单了,爸爸去世十多年,他又常常不在家,就只有妈妈一个人看看电视、买买东西,如果他连这种慰藉都被剥夺了,那真是太残忍了!有人说,世上最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就是:你自以为是地把一张臭脸甩给父母看,告诉他们,你们错了,你们真笨,你们真傻!

接受父母关爱和颜悦色的儿女们

90后的小张说:“疫情期间,一张刷屏全网的图让我对父母有了重新的认识。一位73岁的巴勒斯坦老人被确诊新冠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出于防疫考虑,医院谢绝了一切家属的探访。为此,她30岁的小儿子每天晚上都爬到窗户上远远地陪着母亲。5天后,老人还是不幸离世了……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其中让我最扎心的评论说:‘我失去父亲22年了,依旧会哭。’”

小张说,以前他发朋友圈都是屏蔽父母的,不愿意让他们知道自己太多。“有一次父母通过朋友看到了我所有的朋友圈,这让我特别生气,还质问他们干嘛要‘偷窥我的人生’。母亲很紧张地说:‘我们只是想看看你的相片,想多了解你的生活,你不喜欢我们以后保证不看了,快要过年了,别跟爸妈生气而不回来,可一定要回家啊……’那样刚强的父母居然对着我表现得如此唯唯诺诺,现在想来,我愧疚得都想撞墙死了!”从那以后,小张所有的状态都对父母开放了。

王朔曾经写给女儿一段话:“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我们不经意说的话、做的事,即使伤害到父母,他们却依然爱着我们,从未改变,因为爱,所以才会那么小心翼翼。就像《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亲说的那句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当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就稍微体谅下。”

孔子说:孝顺,最难的就是“色难”。因为孝顺父母,每个子女都能做到,但是和颜悦色却很难。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卑微。我想说并不是,最悲哀的事情,是儿女明明看清了父母的小心翼翼,却不想方法解决,任由他们在更加忐忑、更加谨慎地不断老去…… 本报记者 田青春 董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