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山芋儿追书影剧原创,书影剧是生活的照妖镜和避难所,欢迎关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推荐梦溪石大大的《成化十四年》。

背景明朝成化年间,成化是大明第八位皇帝,不爱上班,可见上班这个东西大部分人是不喜欢的,哪怕是皇帝,喜好方术总想成仙,宠信宦官。有这样的老板,官场的日子也是很不好混的。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1)

这不,官场上还流传出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段子。大家都只想抱紧皇帝和万贵妃的大腿得过且过混日子,平平安安富富贵贵光光荣荣混到退休,岂不美哉!在这样的背景下想干点实事真是难上加难,但即便千难万险也总有人不畏艰险,不忘初心。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2)

文官集团通过科举取仕身份清贵,是整个国家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统治的稳固武官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文官集团对宦官团体有着天然的警惕,大家看不惯锦衣卫西厂东厂这些特务机构嚣张跋扈,但又害怕不敢得罪。

然而《成化十四年》中一个低级别文官,一个锦衣卫,一个西厂宦官,在波澜诡谲的政坛中命运交叠,也都做出了一番成就。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3)

首先说说顺天府推官唐泛,人很聪明,擅长断案,是一个从六品小官,成化十一年唐泛会试第五,殿试二甲第一,坊间传言据说原本要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但内阁首辅万安嫌弃他太年轻,年轻人嘛就得多历练历练,少年得志未必是好事,于是向皇帝建议往后挪了名次。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4)

和唐泛一起的同年很多入了翰林院,苦苦熬资历,以后有机会进入六部、进入内阁,但唐泛选择了离开翰林院去顺天府做推官,很多人认为他在自降身价,但他不以为意,更希望做一些实事。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5)

唐泛读书做事做人都很好,人缘也非常好,此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因为俸禄低为了补贴家用甚至写起了风月话本,这可是有状元之才的唐大人啊!可见唐泛是个不拘一格,有趣的灵魂二百斤的人。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6)

隋州,锦衣卫北镇抚司总旗,正七品,是成化帝他娘周太后那边的娘家人,属于没有实权的外戚,在锦衣卫的职务属于实职,为了证明自己避免被别人说关系户工作十分努力。

长期面瘫脸,但为人粗中有细,工作能力强,十分靠谱,最关键的是厨艺非常好。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7)

汪直,一个年级轻轻的内宦,深得皇帝和万贵妃信任,组建西厂权势熏天,志在军功,不屑于宫斗,不爱财,尤其爱名和权,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年轻但精明狠辣,虽为宦官但也有不凡的抱负和追求。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8)

开篇的武安侯长子暴毙案中,因为宅斗牵扯出了两拨凶手,唐泛和隋州结识,汪直也因为这个案子迅速让西厂在权贵之家中立威。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9)

后来又有太子伴读韩早暴毙案,唐泛房东李漫杀妻案,南城帮贩卖人口案等等,除了在政治漩涡中斡旋,还要在各色案件中缉拿真凶,而被朝廷剿灭的白莲教也转入地下,迷惑民众趁机作乱,与朝廷为敌。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10)

三人在不停地与各方人马较量,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从最初的敌意警惕到互相合作利用再到算得上朋友。而隋州和小唐大人的关系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书中隋州先向唐大人表明了心意,彷徨迷惑的唐大人还找了汪内监做恋爱咨询,问一个宦官恋爱问题是不是多少有些不合适了。

明朝锦衣卫大案案例(文官宦官锦衣卫)(11)

不过也没所谓,汪内监慧眼如炬,很早就发现了这两人之间不对劲,调侃两人的关系。

喜欢看朝堂斗争、探案追凶的小伙伴千万不能错过这本!

本文由山芋儿追书影剧原创,书影剧是生活的照妖镜和避难所,欢迎关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