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宸老师

01《小武》(1998)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1)

贾樟柯长片处女作,基本奠定了他今后作品的叙事风格,即电影叙事的主角是社会边缘人物,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用有声源的音乐作为配乐,大多都在山西等西部地区取景,演员都带有口音,有一种质朴感。

小武代表的是当时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一类人,既想过有钱体面的生活可是又没有赚大钱的本事,还整天游手好闲,于是走了歪路成了惯偷,最好面子却干了最丢面子的事,还很重感情,靳小勇结婚没叫他他也随礼,虽然礼金后来又被退了回来,胡梅梅傍了大款他还对人家念念不忘,所以小武始终处在一个很矛盾很纠结很拧巴的境地。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个是小武的兄弟们带着妻儿回家,父子和妯娌之间那种虚假又尴尬的聊天内容和气氛,贾樟柯把它拍得很真实,还有一个就是影片最后,小武被警察拷在电线杆子上,他蹲了下来,这时镜头转了过来,贾樟柯让观众以小武的视角来观察村民们的反应和状态,也多少带有一点审视和被审视的关系,以及毛宁和杨钰莹的《心雨》,《霸王别姬》,《爱江山更爱美人》等居然是97年的歌,贾樟柯真的非常喜欢用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作电影的配乐,八分四颗星。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2)

02《站台》(2000)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3)

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在时代改开的大背景下被发展的列车远远落在后面的年轻一代的出路在哪里,而《站台》给出的答案是逃离,他们被迫离开故乡,背井离乡地挣扎着生存,去追求所谓的“诗和远方”,但是现实中的他们在外面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最后还是回归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之前发生过的一切都像是做了一场梦。

这部电影中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也很丰富,喇叭裤、霹雳舞、摇滚、港台流行音乐等等都刚刚风靡大陆,就连县文工团都被承包给了个人包装成了霹雳舞团,这些元素会勾起年长一些的观众的回忆,也会让年轻观众向往。贾樟柯的早期作品诗意有余但是似乎叙事有点散,所以至今在我看过的贾樟柯的作品中还是最喜欢《三峡好人》。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4)

03《任逍遥》(2002)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5)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最后一部,没看《站台》是因为时间太长了怕看不完,所以选择了看这部。2001年留给国人的回忆太多,加入WTO,申奥成功,打击falun功和黑社会,新兴的福利等等,但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电视上的宏大叙事似乎和身处中国西部省份四五线县城的斌斌和小季等年轻人毫无关系,唯一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就是又一批国营工厂工人被下岗被买断工龄,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成了问题,他们也无所事事,整日只是在大街上闲逛,他们的生活看似逍遥,但实际上充满了迷茫和苦闷,没什么本事却又做白日梦,总想着赚大钱,并且迷信“暴力就是权力”这一观念。

总体叙事和剧本七分,贾樟柯对于这部片子的叙事节奏把控得还不是太好,但是致敬《低俗小说》和波兰斯基并q了一下自己的前两部作品的幽默感加一分,八分四颗星。

贾樟柯山河故人火车站片段(贾樟柯残酷青春物语)(6)

本文由豆瓣用户@宸老师 授权发布丨

欢迎大家去关注丨

感谢作者为黑森林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