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征兵一开始,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尧家村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当起村里的征兵义务“宣传员”,动员村里青年立志报国,到军营中接受部队锻炼。他不仅动员村里青年参军,还动员自已的儿子参军。1976年,他儿子汪年平经过层层把关,顺利进入部队,坚守边关长达7年之久。这位老人名叫汪湖村,今年92岁,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了解他的人称赞他:“每年征兵季节,老人都会动员村里青年参军,用自已亲身经历,介绍自已在朝鲜经历的一次战争”。(下图: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吴亚非少将右2看望汪湖村)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1)

上山剿匪,维护成愉铁路安全

1950年春,当年19岁的汪湖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安排在12军35师105团9连当战士,这支部队主要任务在川东、黔北等地区剿匪,(下图:汪湖村保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2)

当时,汪湖村随团驻守在川东地区,经过几个月剿匪,当地土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被消灭殆尽,群众欢欣鼓舞,安居乐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匪剿灭后,他们一方面保护成渝铁路顺利修建,防止敌人破坏,另一方面参加部队的形势学习教育和军事训练。

在一次学习中,汪湖村了解到:1950年6月25日爆发朝鲜战争。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从此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汪湖村和全连战士在学习中听到后,热血沸腾,写下请战书,要求上前线,参加志愿军。

朝鲜战场,修路保证运输畅通

1951年3月21日,12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鮮战场。汪湖村与全连战士如愿以偿参加志愿军,与全军一起奔赴朝鲜战场,走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连长连忙喊住全连战士原地休息,汪湖村与全连战士不知所然,都在嘀咕,这里离战场还远着呢,连长通知全连指战员,接到上级任务,抢修公路,保证我军物质远远不断送往前线。连长看到有很多战士思想不通,反复向战士做思想工作,开始,汪湖村和全体战士一样思想不通,打老远来,是与敌人打仗的,没想到到异国他乡修公路。九连连长见战士们思想不通,在全连大会上告诫:前方与敌人面对面作战,后方修路打通运输线也是作战。在连长的耐心启发下,汪湖村和全体战士思想得到转变,在修路中,肯吃苦,不怕累。美国飞机炸毁公路,全连官兵及时抢修公路,使大批军用物质远远不断送往前线。

高地阻击,四天三夜防敌逃遁

修了一个月的公路,有一天,连长突然向全体战士兴奋地说,35师作为第一梯队投入战斗,105团任务守卫毛老谷及其以西高地,一连二排任务守卫520高地,切断敌人退路,全歼逃敌。九连指战员早就摩拳擦掌,想在战场上一见高低。九连连长检查各阵地,看见廋小的汪湖村,对他说:“战场上放机灵点,消灭敌人要多用脑子”。连长的关心,使汪湖村内心增加了温暖。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3)

4月22日傍晚,九连到达指定地点,切断美军第23团和法国营的退路。汪湖村第一次见到蓝眼睛、高个子的美军,他不顾一切用机枪扫射,用手榴弹甩向敌群,敌人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向山下退却,美军飞机见到自已部队不能突围,派出飞机轮番轰炸,多的时候有30多架,汪湖村看见大批飞机轰炸,他和他的战友连忙躲入战壕,当美军飞机离开时,美军大炮对520高地进行多次轰炸。但520高地就象一颗钉子,始终掌握在志愿军手中。到了夜晚,全连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经过四天三夜,扼制了美军第23团及法国营的退路,配合友邻部队全歼敌人。这一仗九连二排英勇杀敌,表现突出,受到上级的表彰,二排全体指战员荣记集体二等功。汪湖村在这次战役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4)

1957年10月,汪湖村从部队退伍返乡,他始终难以忘怀朝鲜阻击战,村里召开党员学习会,村党支部请他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他以亲身经历的战斗,介绍朝鲜阻击战,在这场战役中,一个排40多号人,一次战争牺牲10多个战友。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5)

硝烟散尽七十年,红色基因世代传。无数英烈前赴后继,他们用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为中国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们这种精神将永远代代相传。(杜立平、康湘明)

红二师来到螺溪第一件事(难忘的一次战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