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泉诗韵 ◆ 鹅湖山下

原创 铅山县诗词学会 瓢泉诗韵 今天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1)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2)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朝王驾的一首七绝《社日》,让读过《唐诗三百首》的学子都知道了江西铅山县鹅湖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我的网名是“鹅湖山人”,外地朋友总以为我是附庸风雅,自号“山人”,其实我只是取了一个土里巴唧的网名。鹅湖山,是我家乡代表性的山,虽然有很多的山都比它高。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社日没有固定的日期。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从老黄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汉族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汉族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农民在社日除了正常的祭祀活动之外,还要举行一些文娱活动。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就生动地表现了社日看戏的节庆活动。这样的活动叫“作社”,我家乡叫“做社”(“社”当地读shē)。王驾《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体现了这个节日的欢乐气氛。诗一开始并不入题,却从村居风光写起,。“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出去观社了,门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社会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仓廪实而知礼节”,可见唐朝那个时代,鹅湖山下应该物阜年丰,民风淳厚。后两句写“社日”正题。“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显然是艺术的夸张。诗不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鹅湖山下稻粱肥”的丰收分不开的。这首七绝能够在48900多首《全唐诗》中脱颖而出,选编者清乾隆朝孙洙(号“蘅塘退士”)的眼光是看得很准的。

小时候我读《唐诗三百首》,对这首写我家乡的诗情有独钟,至今还记得那个特殊政治氛围的年代对“醉人归”的分析:农民辛苦种田,劳动果实却被地主剥削,只好借酒浇愁,一醉方休。一首好诗,被糟蹋得不像话!

今年重阳节,铅山县诗词学会的诗人们参观游览鹅湖山下鹅湖镇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大家吟诗作词,抚今追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鹅湖归来,诗人以鹅湖镇为题,继续赋诗填词,佳作迭见,虽有续貂王驾《社日》之嫌,但也足以表现诗作者对桑梓的一番爱恋之情。现将部分作品辑录如后,以飨读者。

【文 / 刘治安】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3)

五言律诗

鹅湖情结

梁立栋

少壮鹅湖客,武夷山水连。

千年朱陆会,多载杏坛研。

九九未登顶,天天读美篇。

案头留旧照,不敢忘先贤。

七言绝句

鹅湖山赏秋

王安灿

日落湖山叶半红,

峰峦入画醉丹枫。

秋林怪鸟鸣幽境,

竹径西斜岩向东。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4)

峰顶山游记

苏逢春

新檐古寺隐松霞,

蜿曲通幽入雾纱。

一览云端峰顶处,

泉流岩下有人家。

鹅湖塔的传说

李玉珍

鹅精兴浪殃民众,

大义禅师劝未消。

峰顶斗功神兽助,

仙人造塔镇邪妖。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5)

七言律诗

再游鹅湖书院

邱海军

一辩雄风去不回,

武夷千载秀成堆。

而今泮水涵儒脉,

自古鹅峰拟麓台。

院落斯文香未尽,

弦歌此境韵传来。

却看理学名川岳,

全仗先贤圣手裁。

重登峰顶山

吴纪兰

金秋晓露复登峰,

篁竹依然绿转浓。

古寺禅钟声远近,

残垣旧迹雾千重。

青烟袅袅香炉暗,

松柏阴阴薄霭封。

满目湖山风正好,

前缘初悟再寻踪。

游鹅湖峰顶山慈济禅寺

徐美英

修篁翠柏屏峰寺,

唐宋真经诵到今。

浩劫余生般若了,

红墙乍露座莲吟。

快哉盛世名山显,

悲咒平生驿道阴。

一到鹅湖神志爽,

青灯古佛拨心琴。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6)

读王驾《社日》

刘治安

王驾鹅湖吟一绝,

千年社日少新歌。

粱丰稻稔三秋熟,

豚栅鸡栖四季和。

书院池坊夸辩论,

江村阡陌育嘉禾。

无须酒肆贪杯醉,

月朗章岩诗兴多。

续《读王驾<社日>》原韵再作

刘治安

东晋龚君鹅作友,

峰巅云下向天歌。

狮形犀象嵯峨险,

古邑青冥韵律和。

社日三春闻老酒,

烟村十里插新禾。

泮池士子今何在,

今古鹅湖才俊多。

注:《铅山县志》载: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县南西湖,诸峰联络,若狮象犀,最高者峰顶三峰挺秀。《鄱阳记》载:山上有湖多有荷,故称荷湖.。东晋人龚氏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其成翮乃去,更名湖。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7)

辛丑秋日登鹅湖峰顶山

周慎言

鹅湖自古美名驰,

王驾曾留社日诗。

书院堂皇迎远客,

乡村秀美焕英姿。

畅通外域皆新路,

探访民风有旧祠。

迈上峰巅抬眼望,

漫山红遍赏枫枝。

重游鹅湖书院

周慎言

约伴同行寻胜迹,

鹅湖书院驾车驰。

群峦列嶂松鸣壑,

层阁深阶菊绕篱。

肃立堂前怀古圣,

畅游庭后识残碑。

好风拂过枫林去,

满目秋光尽入诗。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8)

鹧鸪天·鹅湖游记

金霖生

古镇边城实风流,风光旖旎景清幽。乡关大道通途远,砖石围墙美院楼。

街容整、 客商稠,禅师峰顶一心谋。王公《社日》今犹在,要写鹅湖韵不休。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9)

忆秦娥·紫竹林

叶霖

绿荫稠,花开亩垄清芳流。清芳流。几分依恋,好梦常留。

健身娱乐多元求。吟诗赏赋休闲游。休闲游。文风纯正,底蕴深幽。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10)

水调歌头·鹅湖

洪文行

万岭山青翠,百涧水欢声。慈济禅寺香火,传世更光明。自解论研辩理,存异求同大义,书院盛名荣。兄弟辛陈会,说笑报国情。

越千年,鹅湖镇,绘新城。高速国道,横纵驰骤跨征程。秀丽农村添喜,社日举杯微醉,快乐度人生。前景美如画,展翅赛飞鹏。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11)

高阳台·晨登鹅湖山景思

徐建云

山染枫红,云连竹影,时逢九九重阳。踏步登高,览游醉美村乡。祈福寿禄延松鹤,国盛强,谱写华章。峭鹅峰,峻岭嵩崇,鸟语花香。

新村十里环书院,迤逶绵延秀,展翅飞翔。富庶乡民,稻粮丰壮牛羊。小康路上前程锦,乐安居,励勉图强。北门桥,承载千秋,今古流芳。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12)

蓦山溪·忆游鹅湖书院

张志和

千年书院,每往皆清爽。进入享宁幽,古树挺,朱熹植壮。小桥通远,矗立老牌坊,停雀响。池若月,水映云天漾。

行厢细品,见坐群雕像。闻激辩音传,四贤在,催人遥想。对辛陈立,满眼起烽烟,悲愤诵,心未畅。立野观金浪。

诗意铜鼓岭诗歌(瓢泉诗韵鹅湖山下)(13)

摄影 编辑:刘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