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道筑格 ArchiDogs

提到享誉盛名的「街道」,你的第一直觉是哪里?

代表着资本和机遇的华尔街?充满精致优雅气息的香榭丽舍大道?浓缩了中国近代史及万国建筑群的南京东路?这些「街道」依托其背后的历史机遇,各具特色地逐步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的代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有着“日本香榭丽舍大道”之称的表参道。同样作为奢侈品聚集地,不同的是,这里聚集了日本乃至全球知名设计公司的建筑作品,在这里,即使买不起奢侈品,也可以一览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堪称“大型建筑博物馆”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

表参道建筑一览 © 建道筑格OCtect

我们现在所提的广义的「表参道」,一般是指“表参道地铁站—表参道道路—原宿站—明治神宫”全长约1.1公里的区域,以及沿线周边的商业部分。这里聚集了丹下健三、安藤忠雄、隈研吾、妹岛和世等建筑大师的20余个建筑作品,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聚集了如此众多建筑师作品的街道。

这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表参道?是什么力量聚集了众多建筑师?表参道的成功能否被复制?本文将从「表参道历史」「表参道建筑概览」两个部分为大家重新介绍表参道,看完之后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OCtect

编辑|Yihan


表参道历史

神明、战争和建筑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

明治神宫初建时南参道鸟居周边景象 © 明治神宫

1915年,为供奉和纪念日本第122代天皇,明治神宫开始建造,表参道的前身便是为明治神宫修建的参道(指日本参拜神社和寺庙的道路)。

1919年,对明治神宫南参道的修缮工作奠定了表参道的雏形。

1920年,200棵榉树的种植,使表参道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林荫大道。同年, 为方便参拜者到达,“表参道巴士” 开始运营,表参道自此成为重要的交通道路。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

表参道巴士,居民常常称作“蓝色巴士” © 维基百科

1927年,同润会涩谷公寓兴建,为表参道上比较早的混凝土建筑实践。(编者注:同润会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成立的基金会,由建筑师担任理事,以提供和改善中产阶级住房为目标,并积极推动钢筋混凝土住宅;涩谷公寓后改称青山公寓,2006年表参道之丘在此旧址上兴建开幕。)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

同润会,青山公寓 © 维基百科

1945年,表参道也未逃过战争的摧残,东京大空袭使表参道附近的建筑物及行道树大量损坏。日本宣布投降后,驻日美军在明治神宫旁的代代木公园建设军事设施—华盛顿高地(于1964年归还日本并拆除,现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位置)。表参道及周围道路开始逐渐转变为服务美国人的商店,表参道的商业属性也是由此开始。

196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作为美军的中继站,此地的商业再次因为战争和美军蓬勃发展。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

华盛顿高地时期的表参道 © 维基百科

1964年,为承办奥运会,国立代代木综合竞技场建成。隔年,当时日本售价最高的Co-op Olympia(位于原宿站附近,于2006年因设备老化而拆除)豪华住宅竣工。国立代代木综合竞技场和Co-op Olympia在提升表参道区域经济活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表参道的“建筑时代”。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6)

国立代代木综合竞技场,丹下健三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7)

Co-op Olympia,于2006年拆除 © 维基百科

1970年,表参道将定位明确为——青年文化与流行基地,逐渐吸引高端品牌在这里聚集。

1972年,地铁站明治神宫前站开业,商业围绕地铁站沿线进一步繁荣发展。

自此「表参道」逐步走向了如今我们熟知的,以奢侈品 知名建筑为主的,代表年轻活力的聚集地。

表参道建筑概览

据不完全统计,表参道的建筑作品有20余件,今天小编将按照建成时间顺序,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来向大家介绍,希望能对表参道的建筑发展脉络有所总结。

- 01 -

现代主义伊始(1964-1989)

城市、混凝土与理论探索

自柯布西耶提出现代主义建筑五要素不到50年,在现代主义建筑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以大事件(1964年东京奥运会)为关键点,这个时期日本建筑师开始在西方的建筑脉络之下思考,混凝土如何体现东方特色?如何表达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在这20年里表参道的代表建筑,有幸浓缩了丹下健三、槙文彦等人的理论实践,也见证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辈出的时代。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8)

© 建道筑格OCtect

国立代代木综合竞技场

建筑设计:丹下健三

建成时间:1964年

196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新工业化阶段,“城市环境飞速变化,建筑如何与之适应?”是丹下健三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丹下健三提出“都市轴”高速环状交通网的城市设计概念,并将场馆位置锁定在其中一个重要节点之上——原宿站旁的华盛顿高地旧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9)

© 丹下都市建筑设计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0)

© 丹下都市建筑设计

作为奥运会的主场馆,同时也是奥运会第一次在非西方国家举办,场馆的选址和设计,让表参道及附近区域拥有了“传统精神象征(明治神宫) 交通节点(原宿站) 地标建筑(国立代代木综合竞技场)”的三重加持,商业价值大幅度提升。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1)

© 维基百科

FROM 1st

建筑设计:山下和正

建成时间:1975年

作为山下和正代表作之一,这栋集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综合体,拥有红色砖墙、凹凸露台、空中走廊等鲜明特征。虽有近50年的历史,在一众建筑中仍有独特风格。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2)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3)

© 网络

东京螺旋体大楼

建筑设计:槙文彦

建成时间:1985年

槙文彦作为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之一,螺旋体大厦集中体现了其建筑与几何、几何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两张建筑的“拼贴”图,表现了槙文彦对于现代主义及东方文化的理解。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4)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5)

© qingfan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6)

© 网络

La Collezione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建成时间:1989年

作为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该建筑的基本构造由三个直方体和一个21米高的圆筒状组合,利用相互组合之间的微妙缝隙创造出回廊、螺旋阶梯以及阶梯状广场,让人宛如走在迷宫之间。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7)

© wakiii

- 02-

百花齐放的2000年(1999-2009)

品牌与建筑、建筑与建筑师

千禧年,消费主义瞄准了表参道独一无二的区位及商业价值,在这一时期大批奢侈品品牌入驻表参道。

品牌和在这一时期活跃的新兴建筑师,以“品牌 建筑师”的模式在这短短千余米的街道上进行建筑实践,一时间奢饰品旗舰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我们熟知的表参道,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规模。

同时,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开始探讨现代主义建筑更多的可能性,建筑师急于突破现代主义的框架,议题多围绕“如何消解钢筋混凝土横平竖直的框架结构”来进行发展和实践。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8)

© 建道筑格OCtect

明治生命青山パラシオ

建筑设计:Ricardo Bofill

建成时间:1999年

作为西班牙建筑师Ricardo Bofill在日本为数不多的建筑作品之一,该建筑是表参道上为罕见的具有古典主义优雅的商业建筑。现代主义后期表皮化、符号化的趋势在这里可见一斑。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19)

© 网络

LV 表参道店

建筑设计:青木淳

建成时间:2002年

该建筑是由多个宽度25.5米,深度20.8m,高度31.9米的长方体组成。堆叠的体块既表达了模块化的建筑概念,又呼应了LV的品牌形象,形似LV的手提箱。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0)

© 青木淳建築計画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1)

© 青木淳建築計画事務所

Dior 表参道店

建筑设计:SANAA

建成时间:2003年

建筑延续了SANAA一贯的轻盈、通透与白色。建筑用横向线条模糊了楼板和墙壁的概念, 仿佛脱离重力的束缚。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2)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3)

© 网络

One Omotesando

建筑设计:隈研吾

建成时间:2003年

隈研吾使用了其最擅长的松木百叶,以此模糊建筑的层高,玻璃和百叶两种材料使建筑和树木相呼应。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4)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5)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Prada 青山店

建筑设计: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建成时间:2003年

建筑形体为法规限制下的最大体量,和Prada的品牌形象相呼应,建筑整体仿佛是被场地切割打磨过的钻石。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6)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7)

© 网络

TOD’S 旗舰店

建筑设计:伊东丰雄

建成时间:2004年

同样是为了模糊建筑层数以及垂直水平的正交楼板,伊东丰雄采用的策略为——将树的剪影演化为表皮,和表参道上的行道树呼应,从而形成了标志性符号。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8)

© Nacasa&Partners Inc.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29)

© Nacasa&Partners Inc.

日本看护协会大厦

建筑设计:黑川纪章

建成时间:2004年

作为黒川纪章在表参道上的第二个作品,日本看护协会大厦和表参道其他建筑不太一样,并没有追求表皮的变化,而是将形体故意退后,形成不整齐的建筑立面,使得建筑前形成一个小型广场,保持了部分的沿街商业的同时,在内部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缝隙空间。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0)

© 网络

The Jewels of Aoyama

建筑设计:光井纯

建成时间:2005年

建筑分为两部分,由石灰石面板组成的主楼,以及一栋全玻璃幕墙制成的角楼组成。两种语汇的组合,展现了其强大的昭示性及存在感。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1)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2)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3)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4)

© 网络

表参道之丘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建成时间:2006年

表参道之丘,从1968年开始,到1995年,在经历了27年的改建决定,住户同意之后,又经历了7年的设计时间,终于在2003年开工,并于2006年2月11日开幕。

建筑全长约250米,为地上3层、地下3层的建筑,复刻保留了部分青山公寓,使建筑保有一丝历史气息。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5)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6)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7)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GYRE

建筑设计:MVRDV

建成时间:2007年

在2000年代的表参道上,很多建筑被批评是只有漂亮“表皮”包裹的混凝土盒子。MVRDV为了打破这一点,利用体块的错层交错来创造出丰富的露台空间,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打破建筑形体。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8)

© MVRDV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39)

© MVRDV

根津美术馆(新馆)

建筑设计:隈研吾

建成时间:2009年

根津美术馆应该是表参道上气质最“日本”的建筑,作为日本为数不多的私立美术馆,隈研吾运用他最喜欢的材料——柱子,结合多个错落的大屋顶,通过现代技术,表达了其对现代主义中东方意境的理解。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0)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1)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2)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 03 -

存量时代下的表参道(2010-2015)

城市更新?小而美?室内设计?

随着表参道的品牌格局在2000年初基本定型,在寸土寸金的表参道,2010年后新建建筑的数量及体量明显减小,新建建筑更多需要考虑与周边现状建筑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建筑也不再有共通的语汇或是相似的议题,或者说建筑的议题性在逐渐减弱

随着Z世代的到来,原来代表着青年和潮流的表参道也逐渐在年轻人眼中显得“老气”,随之演化出以日本本土品牌为主的「猫街」,和二次元”原产地”「竹下通街」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3)

© 建道筑格OCtect

东急Plaza

建筑设计:NAP建筑设计事务所(中村拓志)

建成时间:2012年

项目以表参道上的林荫树为灵感,以凹凸的体块为基础,用镜面为元素,将入口打造出“树影婆娑”的迷幻感,创造了人与树之间的新体验。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4)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5)

©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HUGO BOSS 旗舰店

建筑设计:团纪彦

建成时间:2013年

建筑被伊东丰雄的Tod's所包围,该项目试图通过创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圆形来改变与Tod's建筑物的关系。建筑的结构由多个钢筋混凝土的叶形柱组成,营造出明确的“共生”效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6)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7)

© 网络

微热山丘

建筑设计:隈研吾

建成时间:2013年

隈研吾通过木构件的“魔鬼”组合,创造出了像森林一样的云彩般的强大却柔软的建筑,探索了与使用玻璃和混凝土的商业建筑不同的可能性。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8)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49)

©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Miu Miu 青山店

建筑设计: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建成时间:2015年

作为Herzog在表参道上的第二栋建筑,该建筑采用了与Prada截然不同的建筑语汇。建筑整体低调精致,在表参道上反而显得别致独特。建筑立面微妙的开口,就像被打开的宝盒。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0)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1)

© 网络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2)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3)

© 网络

猫街&竹下通街

与表参道的高奢品牌定位不同,猫街瞄准日本本土品牌,竹下通街则定位二次元。两条街道不需要大师建筑,靠着丰富的潮流品牌和精品小店,与表参道共同构成了如今的表参道商圈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4)

© 知乎@核桃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5)

© 知乎@核桃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6)

© 知乎@核桃

经典褐石建筑(一千米的表参道)(57)

© 知乎@核桃

结语

通过对表参道发展历史以及建筑脉络的整理,在小编看来,表参道的成功脱离不了历史机遇与时代契机,它并不像是阿那亚以单一甲方之力造就的设计集中,也不像天安门前广场举国之力促成的“十大建筑”,其“品牌 建筑师”的深度绑定,更多的是在时代背景下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结果。

短短一千米的街道仿佛浓缩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代主义之初对混凝土的崇拜,到建筑师对混凝土框架体系的反思和突破,再到新文化新消费甚至互联网对于建筑实体的冲击

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个时代不同建筑师对于“什么是建筑?”的回答,也相信“建筑不死”,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演化,记录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