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1)

提及爱情这个永恒被褒赞的话题,谁都会不由自主联想到,自己现在或者曾经某些刻骨铭心的恋意。

有的人会说,把自己经历的爱情故事说得天花乱坠,绵绵情意似江水割不断,也不停下;有的人会写,把自己的爱情故事写的风花雪月,哀伤和甜蜜混合的给人极具刺激感,有的人会……

会说的人好,因为他们把自己对于爱情的哲学说了出来,让其他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感觉出来不一般的味道,似乎觉得说得真有道理。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2)

会写的人也好,譬如说三毛,她就把自己的爱情记录下来,甜甜蜜蜜,让人羡慕不已。

可是现实中,三毛的生活真如她写的那般浪漫,充满诗情画意,或许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谁都有不可宣说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会让许多人窥探不停,深挖到底!

三毛的一生

三毛原名叫陈懋平,1943年出生在重庆。

陈懋平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她也是千万普通女孩中的一个,却因为一段特殊经历改变了她的一生。

年幼时期,三毛是和父母在台湾一起渡过的,战争年代的不幸全都被她赶上了,饥寒交迫,时局败落。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3)

或许更是因为没有故土的守护,她的一生都被不安和悲伤所包裹,这些可以从她自己以后的作品中显露出来,但是年纪不大的她。就表现出对于各种书籍的热爱。

她认为能温暖自己不安的心,莫过于这些细腻的文字和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

来到台湾,她能够安安静静地读上一些书籍的时光,因为没有炮火侵扰,她每天都把自己浸泡在书香里面,不到十几岁,她就把市场里面可以买到的所有名著都读完了。

书中一些优美的文字和带有感情的句子,成为她不断记忆模仿的对象,而这也为她以后的写作打下非常深厚的基础。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4)

但是作为少女的她,前半段却过得非常孤独。

把自己浸润在书中是件好事,可是也不能一直把自己的情感放置于与外界隔绝状态,三毛就是这样。

因为有些孤僻,她有好几次被劝退学,不能够和正常的女孩交往,而这些因素让她的不安更加扩大,也使她更加把自己放到书里面囚禁起来。

她朋友不多,快乐很少,只是大部分时候,能够看见她单独在书桌旁阅读的身影,如果一直这样也好,只是旁人受不了她的表现,尤其是她的那些老师。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5)

初二的时候,她的语文成绩很棒,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数学成绩却就像走下坡路一样,一天比一天差,因此数学老师很是对她有看法。

三毛励志,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上去,所以在家人的帮助下,有一次考试,她获得满分的成绩,这让她喜出望外,可是老师不是这样认为的。

他坚信三毛没有数学天赋,数学能够考满分是作弊的结果,所以为了验证三毛,他的老师故意出了一张超纲的卷子刁难三毛。

看着三毛束手无策的样子,这位老师很是得意,当着全班人的面,用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大大的圆圈,就是这样的讽刺,三毛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一而再,再而三受到心理创伤的她,没有平稳地渡过自己的少女时期,因此就退学回家,自己自主学习。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6)

在这个时期,因为有着父母的陪伴和自己喜欢读的一些书籍的指导,国语和英语成绩较好的她最终去西班牙马德里的一所学校读书。

三毛的爱情

在这里读书时,她遇到小八岁的荷西,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擦出任何火花,因为年龄差异,三毛心理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7)

但是没有想到,最后等到她的,却是这位心里一直想着不可能有结果的荷西。

爱情是一种奢侈品,有的人是一辈子都不会真正品尝到这种滋味的,第一次恋爱,三毛遇到一位有妇之夫的台湾画家,感情的挫折让她试着重新面对。

第二次相遇,她准备和一位德国的教授步入婚姻殿堂,没有想到前夫意外逝世,备受打击的她不想再重新开始面对自己心里的情感,为什么上天不公的情结再一次回荡在心间。

在三毛最为绝望的时候,荷西出现了。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8)

第一次的见面,荷西注定要等到眼前的这位富有灵魂的女孩。

荷西承诺到,“你等我六年,4年大学,2年兵役,我服役回来,我们就结婚。”

三毛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只是轻轻地说自己要离开这里,独自一人去撒哈拉沙漠。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当三毛真正独自前往撒哈拉沙漠的时候,荷西真的追上来了,时间一晃六年过去,这一切浪漫的故事,就像三毛书中写的那样,才慢慢开始。

爱情总是浪漫的,但是却最伤人,它总会在那些平淡的岁月中让人最揪心。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9)

三毛用自己的笔头,写下《撒哈拉的故事》来纪念自己的爱情,我们普通的人,却只能裹藏在心中,呕出一颗心来纪念自己过往的感情。

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求,一想起那段感情就流泪,也不知道为何如此伤心。

三毛在书中写到自己对荷西的感情,就像是吃棉花糖一样的甜,在他面前做任何的事情不会拘谨,无所顾忌地挖耳朵、放屁、打嗝等等行为,你都不会担心因为自己的不雅,而丧失身份,这种爱很放松。

而荷西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三毛面前不修边幅,洒脱、随性,三毛爱这样的男人,因为她认为这很有“男人味”。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10)

故事就这样被书里面写的美好的、经过改造的语言所传递着,众人皆知,人们都羡慕这样的爱情。

只不过任何爱都是激情、承诺和亲密的结合成果,倘若任何成分缺失,这种爱总是寡味,有一种发霉的腐朽之味。

三毛和荷西也都是平凡的小两口,即使再浪漫地用优美的语言,感人的事件构造出一些文字,也抵不过邻人口中的评价,他们也有争吵,也会有不新鲜的时候出现。

有的邻居直言:其实只是她一厢情愿而已。

三毛与荷西在哪里相遇(真如她笔下所描述的那般甜蜜)(11)

而这些时候,从来都不会出现在三毛的文字里面,用一种悲情的语调写出来,世人都知道结局,荷西去世了,三毛在父母的拉扯下,抑郁活了几年,最后用丝袜结束自己的一生。

或许爱情带给人的浪漫是永远不过时的,但是那种不过时却只能让渴望它的世人,仅仅品尝一次,倘若再来一次,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