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人们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代表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孔子在《论语》中最早指出了松柏的这种品格和特性,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距今3000年的诗经中反复赞美松的端直高大。

东晋的陶渊明,憎恶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厌倦官场生活,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他在诗歌中,称赞松树说:“爱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回到家园看到松菊犹存时,就像见到老友那样感到欣慰;他拄着拐杖,到家园外漫步的时候,抚孤松而盘桓,对松树像对亲人那样,流露出亲切之情。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商隐的“有风传雅韵,无雪赋幽姿”。这些诗句对松欣赏赞美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宋人王安石《字说》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古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而公居首,“松”字从“公”,可见古人在对松树进行命名时已奠定了它的崇高地位。

相传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现在的步云桥北,忽然天下暴雨,幸而路边有2株古老的松树可以躲雨。因有护驾之功,秦始皇封其为“五大夫松”。如活至今,则有2200岁以上。在离开五大夫松处不远的一山坡上确有一株古松,人称“望人松”的,树龄已达2300岁,堪称松树年岁之冠军。泰山普照寺内的六朝松已有1400岁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传系唐建中年间建寺时种的,有1100多岁了;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神山林场,有一株罕见的油松,高达25米,胸围4.15米,被称为油松王,据估算有近900岁了。安徽黄山以有奇松闻名于世。迎客松,唐朝已有记载1500多岁了。

毛主席写下了“暮色苍茫看青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以松树的坚定性,勉励共产党人,教育共产党人。

陈毅元帅曾经发出了“青松恨不高千尺地”的呼声,另外在一首专门写松的诗篇中,就是《冬夜杂咏·青松》中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表现了不畏摧残打击、不惧艰难困苦、坚贞不屈的革命斗志,和高洁超尘的道德情操。

古人常把松喻作高士,园林里常 有它的影子,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拙政园有“听松风处”,避暑山庄有“万壑松风”,都是有诗意的去处。

松树的由来(松树的历史和文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