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及其检查: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情况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确认。意识活动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前者是指与睡眠周期交替的清醒状态,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觉醒水平的障碍。后者是指感知、思维、记忆、注意、智能、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心理过程,大脑皮质病变主要造成意识内容的变化。

①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昏睡、昏迷。昏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②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和瞻妄状态。(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的程度比嗜睡深,是一种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段低于正常水平,可有错觉,幻觉,躁动,精神错乱等,常见于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

③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主要指朦胧状态和漫游性自动症,后者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称之为梦游症,在觉醒状态下发生的称之为神游症。

④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包括最低意识障碍、去大脑皮质状态、植物状态。后者需要与闭锁综合征鉴别。

⑤脑死亡:全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功能的不可逆丧失称为脑死亡,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以及无自主呼吸。

⑥昏迷患者检查要点:昏迷患者病情危重,情况紧急,采集病史应简明扼要,体格检查应首先注意重要环节,气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平稳、心搏和血压是否正常。昏迷程度、眼部体征、运动功能、呼吸形式是神经系统检查的重点。国际通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评价意识障碍的程度,最高15分,最低3分,分数越低病情越重。

认知神经功能异常(高级神经功能活动检查-意识障碍)(1)

瞳孔改变和对光反射是否消失对于昏迷患者定位诊断和病因分析有很大帮助,比如针尖样瞳孔是脑桥损害的特征,中毒或代谢性疾病引起昏迷的患者,通常瞳孔对光反射保留。眼球位置和运动也是检查的重点。前庭-眼反射的存在与否可用于判断昏迷患者是否存在脑干损害,临床常用检查包括头眼反射和冷热水激发试验。

肢体坠落试验、观察肢体体位、痛觉刺激反应和肌张力改变可以帮助判断昏迷患者是否存在肢体瘫痪。通过观察患者呼吸形式变化,可以帮助判断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常见的异常呼吸形式包括:过度换气后呼吸暂停(大脑半球广泛损害),潮式呼吸(中线结构、双侧大脑半球或弥散性皮质损害),中枢神经源性过度通气(中脑到脑桥上部被盖区的病变),长吸式呼吸(双侧脑桥损害),失调呼吸(延髓损害)。

区分要点:(去大脑皮质状态:是严重脑损伤和皮质广泛损伤的昏迷。皮层下的功能仍然保存。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自发性言语及动作、无意识睁闭眼、脑干反射存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状态,病理反射阳性。又称为去皮层强直状态。)

(植物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睁眼或刺激下睁眼,但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没有觉知。外周感觉刺激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不能诱导出患者随意的、有目的的行为反应;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保留呼吸、心跳、血压、体温、消化功能及睡眠觉醒周期;大小便失禁;保留部分脑干和脊髓反射,如视觉和听觉惊吓反应、回撤屈曲、咀嚼、吮吸反射等。还可残留一些行为片段如扮鬼脸、哭、偶尔的发声、肢体刻板性运动等。)

(闭锁综合症:即去传出状态,系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因此意识保持清醒,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由于其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故能以眼球上下示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但因脑桥基底部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均被阻断,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因此虽然意识清楚,但因身体不能动,不能言语,常被误认为昏迷。脑电图正常或轻度慢波有助于和真正的意识障碍相区别。一部电影叫《潜水钟与蝴蝶》男主即是闭锁综合征患者。

(最低意识障碍:意识内容严重损害,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存在微弱而肯定的对自身环境的认知,有自发睁眼和睡眠觉醒周期。)

认知神经功能异常(高级神经功能活动检查-意识障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