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上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上火(保持不上火的秘诀)

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上火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誌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讲,“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变动在《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边讲的比较的多,其他各个篇章里边提到的非常少,肝木在变动为握,我上次讲的小朋友筋特别强的人握力就大,随着年龄的增大,握力就逐渐减少,很多人到临终的时候就是撒手西去,握力一点都没有,手就完全张开了。变动是五脏当中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五行的对应只有在《黄帝内经》里边有,其他经典里边都没有提及。(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比如火生心木生肝,这些可能在其他经典,比如《淮南子》《吕氏春秋》或者《白虎通义》里边都有,但是像这种特别深的东西,像在变动为握,在变动为忧,他就没有了。你像在心这个系统里边是在变动为忧,什么意思?就是在情志当中的变动是属于忧喜,只要是有忧就有喜,这两个东西会影响到身体的内脏。

“在窍为舌”,我们还记得肝木开窍在哪里?开窍为目,在眼睛。心开窍在舌,尤其是舌尖,你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心火到底大不大。“在味为苦”,这一点挺重要,有的人每天早晨起床嘴里边都发苦,有一些肝脏问题的患者,还有一些焦虑性患者,肝郁气滞的患者,这些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先喝杯温水,先漱漱口,就是昨天睡一晚上觉感觉嘴里边特别的苦,有味道,这就是在味为苦,苦为火之味,所以只要上火之后,嘴里都是苦味,上火之后,嘴里容易起口疮,嘴角容易烂,这些都是火的表现,因为“火曰炎上”,身体很有意思,火总是往上走,比如眼睛上火了,眼就红了,觉得嘴里上火了,长口疮了,长溃疡了。脸上火了,脸上长包了。眼睛上火了,眼白是红的。耳朵上火了,耳朵耳鸣了。还有的人耳朵一上火,耳朵里边还流脓水,这些都是上火。鼻子上火,鼻子流血,鼻腔干燥。肾中之火走哪?肾中之火走牙,牙疼,牙出血,牙龈发炎,这些都是上火,但要注意,火为什么喜欢往上面走,有没有一上火,脚上长了一个疔疮,没有。

一上火为什么不往腿肚子上走,往脚后跟上走,总是往上走,总是集中在头部?有没有人说我一上火,我胳膊疼,我一上火,腿肚子转筋,我一上火,脚面疼?没有。火都是往上走的,都喜欢集中在头部,所以古人就发现这个特点叫做“火曰炎上”,所以清火的这些药都是清利头目耳鼻的,白菊花清肝火,他清眼睛,白菊花吃了之后不仅眼睛舒服了,嘴里边也没有味了,这鼻子好像也通气了,因为白菊花疏风清热,把鼻腔当中的火也清出去了,吃了白菊花之后,耳朵也没那么鸣了,我只是举白菊花这个的案例,我们在临床上就就知道这个道理,有的时候用菊花、桑叶、竹叶、金银花这些配合在一起做一个小方子,然后一吃之后头部耳鼻的火都能清掉,为什么?其实火都来源于一个火,大家注意都是心火,心主火,心要是不焦虑,不着急,能上的了火吗?古人有句话叫做“心静自然凉”,只要没有心火,其他的火都不容易往上走,相反心火大了之后,所有的火都带着往上走,就相当于头部这个地方中间有一个灯芯,灯芯只要点燃了之后,头里边只要火一点着了之后,火有可能从眼睛往外冒,从鼻子往外冒,从嘴往外冒,从耳朵往外冒,头上有七个孔窍,从七个孔窍都容易往外冒,因为脑子里边有一团火,这团火是谁着上来的,就是心火着上来的,所以用中药调理,不是单纯的清哪个窍,打个比方,就像灯笼一样,把中心当中的火苗灭了之后,这七个孔窍的火全熄了,这就是他的治病原理,所以有的专家清心火喜欢用黄连、黄芩,我们学《伤寒论》就知道张仲景清心火超简单,三黄泻心汤,用黄连、黄芩、大黄,不管是在鼻子里的火,还是在耳朵的火,还是在嘴上的火,还是在舌头上的火,只要是七窍的火全给你撤下来,因为把中间的火给浇灭了,七窍是冒不出火来的,就是这道理。

我们学《黄帝内经》,学习经典的时候要带着一个什么思维?它是一个贯穿的思维,他能直接贯穿到《伤寒论》临床上去,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清火清哪里的火,就是心火。心火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怨恨恼怒烦,就是你天天操心,天天焦虑,天天贪,人一贪了之后就容易有嗔恨心,人嗔恨了之后,脑子一发热,容易愚痴,脑子就笨了,人一发火,智商就下降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贪婪、嗔恨、愚痴,三个是连在一起的,古圣先贤把它叫做贪嗔痴,其实这三个就是三种生理状态,这生理状态的起源就是贪,贪是什么?就是欲望多,所以我们要想让身体好,要想把心火熄灭,就得去掉贪,去掉欲,把贪和欲淡化了之后,就能心平气和,一个人不贪了之后,他还有什么烦恼的事情?烦恼事情能消除百分之九十五,什么都不贪,也没有什么欲望,这种人烦恼至少少百分之九十五,没有让他能产生恨的人,他就不瞋恨了,不瞋恨了之后,整天心平气和的,肯定不会愚痴,很冷静清醒,所以关键问题就是在贪这块,所以一定要去贪,人一旦没有贪心之后就容易快乐,所以心正常的志,就是五志当中是在志为喜,他就喜悦,高兴。

三岁之前的儿童没有贪心,心很清静,他就天天快乐,高高兴兴,小朋友没事就笑。大人一年都笑不了一两次,什么原因?就是小朋友心清静,这个叫做心无挂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才能除一切苦,一切的苦都能去除掉,真实不虚,所以心无挂碍,天天产生欢喜心,这就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好办法,你就没有火了,没有火之后,气血流通的就好,血就能行于脉中,心生血,血生脾,脾胃就滋养的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充足,就不容易生病,由此可见《黄帝内经》自始至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规律,就是我们得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心态好了之后比什么都重要,比你吃多少斤保健品,多少斤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要管用的多,这就是养生的秘诀。(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一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