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猫狗来家的传言很多,最离谱的是“猫来穷,狗来富”的话,对扯淡的“穷苦人家更富爱心”理由更是无话可说。《通俗编》有载:“猪来贫,狗来富,猫来开质库。”想要探究这些谚语的真实性就必须回答古时的环境和它们所处的地位。

#大有学问#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1)

旧时有迷信,人们认为富有跟着狗到家,贵气跟着猫则主,而猪却偏指贫穷。猪来为什么是穷?古时的猪肉是穷苦人家吃的,未经过阉割的猪,肉骚味十足。对于当时的穷人而言,只要是肉,他们都能吃,可问题是他们连这猪肉都吃不起,猪肉味道的评价权也就给了上层阶级。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2)

古时的上层阶级,掌握笔杆的人认为,猪的生长环境不行,猪圈与茅厕相通,地方污秽,其猪肉又骚,是为‘贱肉’,受阶级文化的影响,固执的文人墨客们也都坚持不吃猪肉的原则。当然,东坡先生例外。在这时,猪所在的环境代表着‘贫’。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3)

古时的狗和现代的狗不一样,古时的狗有两种功能,看家护院和狩猎。那时的养狗人家就是富贵人家和能吃上肉的猎户,在古代狩猎可是真正的技术活,像电视剧里的人背把弓箭就能当猎人,养着一大群狗的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养条狗都抠抠搜搜的才是猎户。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4)

在古代,狗子要是到了不富有的人家,就会知道“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凭空来的。富有的人家里才有剩饭剩菜,就这剩饭剩菜还会有人抢,真正能吃到剩饭剩菜的狗子非常少见,那得是主人有爱心,这样筛选出来的狗才是‘来富’和‘旺财’,狗子所在的环境就代表着‘富’。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5)

古时养猫的人群是什么?上层阶级,王公贵族!猫的技能在于捉老鼠,人们需要它捉拿粮仓里的老鼠。除了粮仓,读书人的书房也是老鼠最喜欢的地方,啃那些用米糊起来的书。古时领养猫要下聘礼,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这句文言简单易懂,就是用盐下作聘礼,聘猫来看护书房里的书。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6)

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古时候的猫的?语文课上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最让人熟悉的两句诗,一是“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二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只有上层阶级才有狸奴,在这时,猫所在的环境本身就代表着‘贵’。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7)

“猫来穷,狗来富”的解释中,由于猫叫“喵”寓意着灭、霉、没,所以不祥。可猫不是一个叫声啊,嗷音的猫多得是,更别说它们还整天“妙,妙,妙”,这不够好吗?

“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是纯正的封建迷信,迷信的人认为猫的发情啸叫是不祥征兆。

猫来富狗来穷下一句(猪来贫狗来富猫来贵)(8)

中国人喜欢讲究,喜欢兆头,每种动物来家都有一定的寓意,就像喜鹊啼叫,好事将临。猫猫狗狗的传言皆是当事人给他们的定义,富贵时猪是贫贱的,贫穷时猫是贵狗是富,家里老人去世时,猫是不祥的,连老人是否喜丧都不管不顾,没有穷、富与贵,只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