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祭祖,缅怀先烈,中国人的传统。这个传统兴起的来历、目的、等等就不在此论及了,本文主要来研究一下“祖”字的表意原理,也就是说汉字“祖”为什么会有字典里列的那些含义的。

“祖”字的源流如下:

祖字的了解(祖字玄机)(1)

来自百度百科

“祖”字的基本意义当是指人的根源,扩大范围也指家族的根源,部族民族的根源,再扩大范围就指某个事物最早的来源(或创建人)。根源一般都已逝去,需要追思,所以祖字后来就加上祭祀意义的示字傍,表示可追思的意义。

人来源于父母,按男性为主的支系,父又来源于爷爷奶奶,爷爷又来源于太爷爷太奶奶,以此向上寻根。所以男系祖先可以是指已逝世的父母,爷爷奶奶,太爷爷奶奶等等先辈。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爷爷奶奶称为祖,是因为人能记起的可能有过短暂交集的先辈一般都在爷爷奶奶辈,太爷爷奶奶辈就几乎少有印象少有交集。人生大部分时间还能陪伴父母生活,所以不称父母为祖。

人的姓氏大多是具有男系共同祖先的标志,所以中国人很重视姓氏的传承,是古人倡导的认祖归宗思想的体现。

中国人的姓氏大多起源于商末周初,也许与汉字的发生发展同步。

科学证明,人的DNA密码在男系有传承,所以男系氏族的标志“姓氏”的创建采用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

那么“祖”字为何有此含义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的传统看法。

【形声字。从示,且声。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以“且”为“祖”,不从“示”。关于“且”字之造字本义,有多种说法,或云是男性生殖器之象形,或说是像神主之形,尚无定论。“祖”字应当是由“且”分化出来的专用字。后世“且”用为虚词,不再用来表示“祖先”之义。这种分化大概是在春秋时代完成的,所以春秋文字中“祖”字已作“A”。战国文字在春秋文字的基础上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旁“且”字上,或加一短横为饰笔,或加“又”旁繁化,并在“且”旁右边加“B”为饰笔;或将“且”声改为“虘”声。秦汉以后的“祖”字基本沿袭春秋文字的写法,变化不大。古文字中“祖”字是指祖先而言,凡父辈以上皆可称“祖”。《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孔颖达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己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

文中可见,他们习惯于象形法思维,把早期的祖,即“且”字,想象成什么男性之阳具。请问这个符号又有几分象阳具?可笑。

说这个符号象“神主”即祭祀用的牌位,倒还有些道理。

这个字符不仅可表示祠堂里的牌位,各种墓碑也有此意象。

这个“且”字符,下面的一横可象征牌位或墓碑的支座,上面的外廓象其主体结构,中间的两横可代表牌位上的文字或其它图案。或许可以这么理解。

基座为阴,上部的长长的墓碑主体为阳,所以墓碑及“且”字为巽卦,而巽卦又有人类繁衍生息的意象,以阴爻为主又有事物发端的意象。

问:巽卦又有夫妻一同生活的意象,此为“且”字做为虚词“并且”意义的来历吗?

答:先生的理解非常正确!

对待汉字,必须抽象地思考,抽象到易卦的高度,应用易理转换才能有解,所以重点是我们要学会理解易卦的诸多意象。这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懂易学的一个标准!也才是易学的核心理性之所在!

巽卦之初爻阴代表的是事物向前发展的根基,可以理解为某人的祖先,而且巽之阴是两者,象征父母双亲或祖先之考妣。这就是具有巽卦意象和祭祀意义的“且”字能代表祖先的关键。

巽卦有并列的意义,也有延续的意义,如同多股绳索的模式,所以“且”字虚化就有字典中的那些含义,读者可自行查阅,此处省略。

中国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媾图为何形如两条蛇构成的绳索?其道理就在于形象表达人类繁衍生息的上述易理。

祖字的了解(祖字玄机)(2)

现代科学也揭示了遗传密码的绳索式结构。

祖字后来加示字旁,是汉字演化的必要,为了将且字分化出来变虚词。

实际上仅仅一个且字就能代表祖先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