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浩杀了哪些凶兽(霍雨丰从虎食人说起)(1)

被狩猎的老虎

人类对老虎的认识由来已久,老虎作为猛兽,在神话故事、祖先崇拜中随处可见,处处体现了人对老虎的畏惧,这在商代的青铜器表现最为明显,以著名的“虎食人卣”为例(见下图),可以看出最早的时候,人对于老虎处于从属地位,唯命是从。

霍雨浩杀了哪些凶兽(霍雨丰从虎食人说起)(2)

虎食人卣 · 商

然而在战国时期开始,人与老虎的关系在慢慢发生着改变,人不再甘于老虎的“压迫”,人开始敢于在狩猎场面中挑战老虎,狩猎纹大量出现在器物之上,并持续至西汉。

霍雨浩杀了哪些凶兽(霍雨丰从虎食人说起)(3)

河北三盘山出土车饰上的狩猎纹 · 西汉

狩猎行为并不是为了单纯猎杀动物,狩猎是祭祀的一个环节,狩猎而来的老虎,帝王们主要用于祭祀,这主要体现王权的象征。

汉武帝和老虎

汉武帝时期,虎被专门圈养,公元前113年由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宫内西侧便设有虎圈。

而这时期的狩猎和祭祀行为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动物在举行祭礼之后,会被集体放生,《史记》记载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携带老虎等奇兽蜚禽前往泰山封禅,完成典礼后全部放生。这是一种人为创造祥瑞的行为,意在获得吉祥:所有动物漫游在泰山之巅,来欢庆皇帝的盛德。西汉中期盛行的博山炉,正是这种体现(见下图),山峦间老虎奔走,此外还有各种奇珍异兽浓缩在这一天地之中,老虎与人的关系,从被单纯狩猎又上升至一个新的层面。

霍雨浩杀了哪些凶兽(霍雨丰从虎食人说起)(4)

河北满城汉墓的博山炉 · 西汉

滥杀老虎?不行!

东汉时期,《后汉书》记载多起虎患的事件。比如说公元110年,南方有个郡饱受虎害,为解决问题,聪明的郡守并没有下令捕杀作恶的老虎,而是颁布法令,说祸害的起因是人为了捕杀入侵了老虎的栖息地,这段法令被完整记录下来:

“凡虎狼之在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其大意是:虎狼住在山林,就像人民住在城市,古时候野兽不给人困扰,这都是因为大自然对我们的恩泽、信赖、仁爱。我作为你们的太守,虽然无德,但是又怎敢忘记这条基本原则。所以本函到达以后,就毁掉笼子和陷阱,不要在山林里捕捉老虎凳禽兽。这段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充满哲理的。郡守下此令之后,虎害逐渐平息,百姓重获安宁,足见郡守之高明。

审判老虎也有法律!

《后汉书》还记载了东汉时期另一则老虎害人的事件,县令命人捕获了涉事的两只虎,经过调查发现了只有其中一只老虎参与了咬人,而另一只老虎并没有伤人,于是县令惩罚了有罪的老虎,而把无辜的老虎放生了。可见即使对待老虎,也绝不滥杀无辜。

其实,古圣先贤对待动物是非常遵从自然规律:虽然捕猎动物,但是又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对于礼仪需要的捕猎,也会对动物网留一面,绝不会滥杀动物,倘若有破坏大自然平衡的行为,必定会遭到群臣批评,今人不妨引以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