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网络
接着上一篇继续说,作文怎么样才能不那么机械,不那么干瘪,避开写完第一句,全章结束的尴尬。
如同电影,一个镜头如果只对准一个角度,那么这不叫剧情,而是需要一长串镜头,囊括进各个角度。用各个角度的镜头讲述中心故事。
还是用“对我影响最深的人”,或者“我的亲人”这类命题来说,要尽力避免直接报上方位坐标、形容词、数据。
为什么呢?因为,作文,不是填写户口本,不是填写体检报告。
“我的妈妈,四十多岁,短发,眼睛很大······”这类作文描述,尽管真实,但是和派出所询问没区别。
要尝试着用“比、兴”手法,什么叫“比、兴”,中国传统文章的写法,概括起来就三个字——赋比兴,我单说这个“比”是啥意思,“比”,就是不直接说自己要叙述的事物,而是用能够类比、比喻的东西来形容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诗经》例子: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这句经典的文字,不是直接说这个女子很美,美的让我流口水,美的让我心怦怦跳,而是用她的手像什么,皮肤像什么,牙齿像什么,来形象的展示这位女子。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用“比”的方法叙述的文章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计算程式,需要从具象开始,再往概念运行,人工智能也是依据这个原理,当人工智能的摄像头要去辨别一个树时,它要把这个树的叶子跟数据库中的所有叶子一一对比关联,这是一个很简单很基础,但是高效的计算方法。我们的大脑认知事物,同样喜欢从具体事物开始,不喜欢直接概念、直接结论,大脑并不喜欢“好、坏、美丽、勤劳”等等这类直接的描述,因为大脑无法找到具体关联,大脑喜欢“这个人的脸如同染红的苹果,她的微笑如同霞光········”大脑喜欢苹果和霞光,因为能带来具体的关联事务和愉悦感。
所以,“他是好人·········”,让人读起来并没有那么多愉悦感和美感,而这么说“他,如同潮间带的礁石,当所有人都随波逐流时,他耐住了冲刷·······”
这么说,是不是能让看文字的人更有印象。这就是“比”的好处。
欢迎分享你家作文,我们一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