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4月20日报道因为工作关系,与一群来北京交流的塞拉利昂媒体人有了接触身边有不少80、90后在听到这个国名以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国家在哪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塞拉利昂地理位置在哪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塞拉利昂地理位置在哪里(我知道非洲在那里)

塞拉利昂地理位置在哪里

国际先驱导报4月20日报道因为工作关系,与一群来北京交流的塞拉利昂媒体人有了接触。身边有不少80、90后在听到这个国名以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国家在哪里?

大约10年前,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血钻》上映,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塞拉利昂,曾深受内战之苦的国家一夜之间因影片描述战争期间的钻石走私贸易被推到聚光灯下;去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又让塞拉利昂一度成为各大新闻媒体聚焦的中心。

可是新闻来有影、去无踪,“硝烟”散去之后,塞拉利昂对不少人来说,依然是一个英文念起来有点异域情调、中文读起来有一些腔调、但印象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国家而已。

塞拉利昂商业电台环球电台总裁约西亚·帕里斯提到他曾经到访过青岛,在游历过青岛的市容风景后,他对当地官员说,青岛像极了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的性格既有山的包容大气,又有水的温情。他反复强调,弗里敦海边的沙滩,沙子柔软而细密,绝对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怕我不相信他的描述,帕里斯总裁又拿出随身带着的iPad,调出里面拍摄存储的照片,坚持让我“眼见为实”。

每次在与远道而来的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我都会由衷地感叹媒体需要做的事有太多、但实际能做到的又太少。就拿国际报道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关注的不是灾祸就是花边,而对遥远国度普通人的每日生活点滴,却涉及得较少。于是我们对未曾涉足之国或之地的了解,均为碎片化的一个个独立事件,真正到论及百姓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常态时,往往就卡壳了。

这一点在报道非洲国家的事务中尤为明显。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中,无论天灾人祸发生在欧洲、美洲、亚洲还是大洋洲,都会与某一个国家或城市紧密关联,再偏僻的地名都能瞬间成为热词。可当灾难发生在非洲时,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是一个集体名词——非洲,即便新闻报道已一遍又一遍地提到了某个地名,对人们的记忆依然不起作用。

非洲是如此根深蒂固的一个集体名词,深深刻进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好莱坞曾推出一部经典电影《走出非洲》,故事的发生地其实是在东非的肯尼亚,但由于片名的“误导”,再加上女主人公凯伦开场白中提到的“在非洲,我曾经拥有一个农场”等,都让人们将影片中出现的壮美景色与“非洲”这个符号联系起来,却很少再去提起,那个农场究竟存在于非洲那片广袤土地上的哪一个角落。

于是当非洲某一国家或地区遭受疫情或恐怖袭击时,人们“神经雷达”搜到的信息便是会将整个非洲大陆都连带上的,没有国土疆界和地域风情之分,就是毫不犹疑地“覆盖”到整片大陆。如此紧密强烈的集体记忆,连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前面的欧盟国家都没有如此待遇。

所以有时候会想,这样的集体记忆是不是或多或少都与媒体有关呢?我们在报道中总是强调非洲各国的趋同性,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生活状态、发展挑战等几乎相同,很少涉及它们在人文关切、文化喜好、风土人情、语言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久而久之,一个个国家的界线逐渐模糊起来,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的界线却日益清晰。

未来非洲作为一个集体名词,可以依然根深蒂固地生长着,只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同时记住,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紧邻大西洋,人口600多万,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