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在第一季《百年·接力》的节目中,我们认识了“前辈同志”顾海楼,抗战时他送过鸡毛信,抢过敌人的粮,解放后,他为祖国造出了第一辆“乘风牌”三轮汽车。第一季节目播出后,他因为“追星”航天员杨利伟上了热搜,被百万网友点赞“可可爱爱”!比起百岁老党员、百岁老战士,我们更愿意叫他百岁少年。除了迷航天,顾老还是个“军迷”,时时关注着国防建设,心心念念着军队现代化,他说“光有大炮不行,还得有导弹”。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用镜头带着百岁少年顾海楼,一起去看“大国长剑、东风问天”。
采访顾老时,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人生满百,依然少年。”
记者: 您想看看哪个(装备)呀?
百岁老党员 老战士 顾海楼: 我想看上天的东西。
80年前,19岁的阜宁少年顾海楼参加了革命,外号“顾大胆”的他,敢带着人抢鬼子的粮。彼时,这个热血少年最遗憾的就是,武器太差,打着不过瘾。
2021年,100岁的顾海楼告诉我们,他不怕老,也不怕死,还可以为革命牺牲一切!虽然现在眼睛花了,但他每天都从广播里追国防军队建设的热点。
百岁老党员 老战士 顾海楼: 我们的部队现在也是要现代化的,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了,现在大炮都不行了,还得有导弹,要在天空占一份力量。
对,大炮都不行,还得有导弹。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用镜头带着19岁少年顾海楼的遗憾和百岁少年顾海楼的心愿,一起去看“大国长剑 东风问天”。
这枚后来被命名为“东风1号”的导弹飞行时间是442秒,最大射程是590千米,起飞总重量 20.4 吨,它的成功发射结束了我国没有战略导弹的历史。
60多年来,“东风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作为执掌“大国长剑”的部队,火箭军经历了由“兵”变“军”的历史跨越。1966年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成为了与陆军、空军、海军、战略支援部队平行的战略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努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我们这次要给顾老看的,就是这样一支新型导弹劲旅。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先锋营”“王牌架”“标兵号手”的比武竞赛。这次比武有个原则,叫“仗怎么打就怎么比”,今天夜里,比武要进行到最白热化也是最晚的环节,红蓝对抗模式下的火力突击。
对于火箭军来说,“火力突击”中的“火力”,就是导弹。而“红蓝对抗模式”下的火力突击,指的就是号手们执行导弹发射流程时,还会遭遇蓝军设置的各种敌情险情。
蓝军导调员: 2架,你方在机动过程中,遭遇敌特袭击,驾驶员阵亡。
这是蓝军设置的第一个特情——道路袭击。
火箭军某旅 导弹发射车指挥长 刘渊: 报告营长,我架驾驶员受伤,建议由我代替驾驶员继续执行任务。
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个特情设置得挺“狡猾”。在夜暗行进的途中,让一辆发射车失去驾驶员,无异于釜底抽薪。但今天接受考验的这架导弹发射车可是上个赛季的“王牌架”,当然有“后手”。在火箭军新军事训练大纲中,“一专多能”被列入了操作手训练的硬性要求,号手们平时也会学习全部发射专业,以应对战时意外造成的减员。但没想到,就连驾驶员这个冷门岗位也有人兼通。
凌晨1时,各发射车抵达比武阵地,完成发射前的准备。
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战争是核威胁背景下的高技术兵器对抗,所以,遭遇核生化袭击也是比武考核中经常设定的特情之一。但这次特情下达时,号手正在发射车上作业,需要在狭窄的空间里完成防护。
蓝军导调员: 由于防护措施不及时,1号、2号操作号手阵亡。
在蓝军导调员接连发布的特情下,目前2号发射车只剩下了一名操作号手——指挥长刘渊,他要独自完成最后的发射流程。
过去有一句形容火箭军的话,叫“百人一杆枪”,讲的就是导弹发射操作复杂,需要各个环节的号手默契配合。
近几年,随着装备的集成化程度与智能化程度更高,只需要几名号手就能完成发射。但是,这几名号手已经是岗位整合过的最优配置。现在只剩下一名,能完成这项任务么?
最终,2号发射车成功完成发射流程。对他们来说,距离卫冕这个赛季的“王牌架”又近了一步。
上个赛季,这个旅评选出了2个先锋营,6个王牌架,50个标兵号手。比武竞赛采取的是“营营对抗、架架排序”的方式,也就是说是两个参赛单位之间的互考。所以我们看到蓝军导调员,导调出的特情会非常刁钻。
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 陈伟: 真到了考场就像上了战场一样,我换位思考,首先我要知敌,就是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威胁,用什么样的手段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战法来对付我。所以我们把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各类的故障困难险情都想到了,这样到未来的战场上才能应对自如。
第一波次的火力突击完成后,参加比武的发射营又接到了上级第二波次火力突击的命令。在进行第二波次的火力突击前,他们要先去转载阵地补充导弹,这个过程相当于给枪换弹夹。
总台央视记者 李楸: 我们现在来到了转载阵地,现在转载保障车正在用机械臂把导弹吊装到发射车上。现场装备的噪音非常大,所以我们指挥员要用哨音和旗语来指挥操作号手,他们之间要配合得非常默契才能保证导弹转载的过程中精准对接。
转载完成后,天已经蒙蒙亮,导弹发射车再次出动,启动第二波次火力突击。
近年来,像这样的跨昼夜演练、跨区驻训已经成为常态化,火箭军部队时刻保持常备不懈、枕戈待旦的战备状态,战车机动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来越大,具备全道路机动、全地域发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击能力,诞生数支“百发百中旅”。目前,担负战备值班部队全时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发射单元弹在架上、随时待发、接令即打。
百岁老党员给东风快递员捎句话
这两天,顾老收到了一份署名“东风快递员”的快递,快递里就是我们大屏上看到的,我们采访的这个新型导弹旅寄给老人一架发射车模型,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们一定传承好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战斗精神,锻造战略铁拳、保卫和平安宁。”“祝愿顾老健康长寿,继续乘风破浪!”顾老说,他的心愿完成了,特别高兴,他也托我们栏目,给东风快递员捎句话。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