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们最渴望的两样东西,相信莫过于钱和闲了。

有钱就不多说了,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老先生就用这十几个字,把这事儿说得透透的了。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1)

作为普罗大众,我们大部分人的标配就是没钱。所以想要闲也是没得闲,闲不住的。像小偏这样的打工族,也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多放点假了。

今年两会以来,关于怎么放假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从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到调整周末双休,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真是吊足了大家的味口。

至于结果如何,目前是不得而知,不过小编整理了一下我国古代放假的资料,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放假的吧。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2)

其实,老祖宗们享爱放假福利的年代还是挺早的。早在秦汉时期,休假制度就已经确立了下来。

秦朝时的官员请假称为“告归”。《史记·高祖本纪》中有一句:“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思就是说刘邦当亭长的时候就经常请假,要到田里去干活。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3)

到了西汉时,休假制度就相对成熟了。那时候叫“休沐”,是指每工作四天,就要休息一天洗头洗澡,沐浴更衣,做做个人卫生。一年下来,大概能休息80~90天。

之后的朝代也都延续了这一制度。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4)

到了唐朝的时候,将之前的干四天休一天的“休沐”改为了干九天休一天的“旬休”。不过虽然看上去公休假少了,但架不住“黄金周”、“小长假”多。

春节、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每逢节气都要休假1天。老子过生日休1天,佛祖过生日休1天,皇帝过生日休3天。

林林总总全算下来,每年的节庆假日多达53个,休假天数在130天左右。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5)

宋朝也是懒人的天堂。

在宋朝,不仅有“旬休”和各种节假日,还开创了“天棋节”之类的新节日。更夸张的是,增加了帝后忌日这个日子,大忌日是整数的十年忌,放15天,小忌日每年休4天。

不过因为取消了老子生日、佛祖生日等节日,总体的休假时间比唐朝要少一些,大概有120天。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6)

到了元明清,休假这事儿就开始走向下坡路了。

元朝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缺乏休假的概念,全年只有不到50天的假期。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所以对休假时间也是能减就减,把之前干九天休一天的旬休改成了每月休一天……到了朱元璋晚年,才增加了年底休一个月的假期。

不过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都不爱上朝,所以官员们也不用起大早,虽然假期短了点,但也还算轻松。

古代节日怎么放假(在假期调整方案出炉之前)(7)

清朝基本上照搬了明朝的休假制度,但大家也都知道,清朝的皇帝们一个个的都很勤勉,所以官员们就很苦逼了,因为早朝时间是5~6点,所以很多人凌晨就要起床洗漱更衣,住得远一点的,基本后半夜就别想睡了。

不过在这里,小编还想多说一句:虽然清朝官员起床早,但人家下班也早啊,一般是下午两点……

现在呢,法定假日听起来不少,但真正能让你休息好、休透了的,真没有多少。

就拿十一来说吧,看似七天假期,但实际上是前拼后凑才有的。想休息?先加几天班吧。

春节长假就更不用说,过个春节比上班还累。出门人挤人,回家车挤车。

如果把人生划分成四个段位:有钱有闲、有钱无闲、无钱有闲、无钱无闲。那么小编应该是正处在无钱无闲的段位了,不知各位又处在哪个段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