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东四,抹不去的记忆(六)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

原来那会儿,北京人家家户户都是生煤炉子的,夏天炉子放到屋外面,冬天炉子安装在屋子里面,还要安上烟筒和风斗,既能取暖又能做饭。炉膛外面有一圈篦子,可以烤窝头片儿白薯干儿什么的。我小时候家里还买不起生铁铸的炉子,都是去黑白铁匠铺买个简易的铁皮炉子用。因为铁皮炉子妈妈一直舍不得扔掉,总是在堆放废旧物品中搬来搬去,因此对小炉子的结构门儿清。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2)

其实铁皮炉子很简单,找一个比较大点儿的油漆桶,把有圆盖子的一头儿当炉子口,在油漆桶底儿挖个拳头大小的洞,为防止煤球掉出来,再找几根铁棍当篦子。先在下面一圈凿几个眼儿,找几根铁棍穿进油漆桶下面砸好的眼儿里,从外面用铁丝把铁棍固定住,炉篦子就做好了。再在铁棍上面两三寸的地方剪个煤球大小的洞擞煤。最后在当炉子口的两侧再各杵两个眼儿,用铁丝窝两个耳朵就齐活了。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3)

接下来就是搪炉子了,那会儿麻刀铺有搪炉子的灰卖,买回来掺点煤末子兑点水,再跟地上摔吧摔吧就能用了。先用灰在桶里面齐着下边铁棍往上薄薄糊满一层,糊到油漆桶口上时慢慢的加厚,直到糊出一个“坛子口”,把上边再拍平了,小炉子就完工了。等搪的灰半干没干的时候就可以生火了。用的时候炉子下面需要垫上三个半旯的砖头,上边再找三个碎瓦片支锅,就能烧水做饭了。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4)

生火是一门学问,一般都是先把炉膛掏空了,然后挑一些比较整齐烧透了的废煤球倒进炉膛里垫底,再去街坊家要半簸箕正在燃烧的红煤球倒炉膛里,上面加上新煤球慢慢的就着上来了。如果不去街坊那里要红煤球,就必须用劈柴生火了。先把粗劈柴用刀劈成筷子粗的小木棍,然后把废报纸揉搓了塞在炉膛下面,再放上小木棍、劈柴、新煤球,从下面隔着篦子把纸点燃了,过一会儿火就生好了。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5)

那会儿烧煤炉,为了防止灭火,平时每天都是要“封火”的。封火有好几种,一般都是用煤球封,先把炉子里面的废煤给捅下去,然后用新煤球把火炉子的上膛填满,再用火盖盖上留点缝,这缝留大了不行留小了也不行,得留的正合适。还有的时候是把煤沫子用水和成湿泥巴,先往炉膛里填一些新煤球,然后用煤泥填在炉口留个窟窿,再用火盖封上,不过这种方法封火煤气特别重,因此一定要有烟筒。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6)

小铁皮炉子只能做饭用,但不暖和,晚上睡觉不能放在屋里,只能是钻被窝的时候封上火搬到房间外面去,半夜里屋子里面跟冰窖一样。后来买了有炉台儿和四个腿的厚铁皮炉子,比原来的简易炉子大了近一倍,不过到了早晨屋里还是很冷的。直到有了铸铁炉子,可以装上烟筒了,这样炉子就能放到屋子里面了,从此告别了冰冷,尽管晚上还是封火,但是余温可以坚持到早晨,屋里还是很暖和的。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7)

冬天还没有来,刚刚感觉有点儿凉的时候,就要准备把炉子放在屋里了,找个空地放一块大方砖,把炉子架稳当点儿,就准备安装烟筒了。每年冬天凭本可以去指定地点买一定数量的烟筒。那会儿的烟筒都是黑白铁的,用不了几年就得换。也有搪瓷的,价格贵不说,也不好使,很少有人用。后来又出了一种水泥灰的,就是用纱网子卷好了筒,糊上耐火水泥,这种烟筒壁太厚不太好接,使用的人也少。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8)

因为每节烟筒只有一米多长,所以在屋里要把一节一节的烟筒接在一起,再用铁丝把烟筒固定在房屋中间的位置。安装烟筒的时候要按照烟走的方向接茬,拐弯的地方还要安上拐脖。如果放置炉子的地方离窗户远,烟筒就要接的多,还要用细铁丝固定住。最后在窗户上卸下一块玻璃,钉上一块掏了圆洞的铁皮,然后顺着把烟筒伸出窗户外面,在外面出烟的口再装一个拐脖防止往屋里灌风。在窗户旁边还要安装个风斗,以防煤气中毒。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9)

安装烟筒最难的是伸出窗户外面的那一截,过去平房的窗户都比较矮,屋里面烟筒短还好些,如果烟筒长就必须“里高外低”,这样从窗户出去的地方就更矮了,再装一个接烟油的罐头盒,离地也就十几米。七六年地震以后,每个院子都盖起了“抗震棚”,慢慢地又把抗震棚改造成为住房,所以院子里的公共区域就越来越小,有的过道只有几十公分。人来人往,撞在罐头盒上被烟油浇顶是常有的事。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0)

烟筒装好以后就要用小纸条把烟筒的接缝处糊上一圈防止漏烟,每年这个工作都是我来帮妈妈做。先把报纸裁成两寸宽的纸条,然后用刷子刷上浆糊,围着烟筒接口的地方粘上一圈,防止接缝的地方漏烟。一般的就粘一圈纸,如果粘厚了怕生火以后纸崩开口子,不过遇到烟筒拐弯的地方,拐脖与烟筒不配套,就得糊上好几层。有的人家破铺陈多,就剪几绺布条代替报纸了,布条比纸有韧性,肯定不会裂口子的。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1)

等冬天一过,就得把安装好的烟筒再拆下来,先把烟筒里面的烟灰磕打出来,再用长把刷子把烟筒里面的浮灰刷干净,然后烟筒两头用废报纸堵上再用塑料袋套上捆好,找个房檐下面一吊,等来年的时候再卸下来用。就是这样也架不住油烟灰的腐蚀,有的烟筒锈迹斑斑千疮百孔,一块一块的往下掉。有的人家每年卸下烟筒以后还用水刷洗了,等烟筒干了以后再刷上油,即使是这样也顶多了保存一两年。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2)

我家虽然没有去垃圾堆捡煤核儿,但是妈妈每次掏完炉子都要把擞下来的废煤球用火筷子磕磕,把煤球外面烧透了的废煤磕下去,只留下里面没有烧透的黑煤核儿。黑煤核儿太小了就不再与新煤球一起烧,等攒多了加上煤窑子里的煤沫子,重新和在一起做成新煤球。每次在这个时候我都会主动去帮妈妈捏煤球,经常是弄得脸上身上都脏了吧唧的,所以妈妈就不愿意让我来捏煤球,都是自己和好了煤泥铺在地上划方块。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3)

小时候妈妈每次发面蒸馒头,都要先用一小疙瘩面贴在炉膛外面试碱,看看用的碱合适不合适。我特别愿意帮妈妈干这个工作,将妈妈拽下来的一疙瘩面揉成面团,贴在炉子的外壁上,然后蹲在炉子边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面团,看着它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等着“烤面团”散发出面香以后,不顾火烫就抠下来咬一口尝尝,看看面团有没有酸味,如果有酸味,就还得放碱,如果没有了酸味就是碱放合适了。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4)

除了“烤面团”,妈妈蒸窝头的时候,还从盆里抠一疙瘩棒子面,捏巴捏把贴在炉膛上等着慢慢烤焦吃。我还经常趁妈妈白天不在家,揪一两根细粉条,然后打开炉盖,把粉条伸进炉火里,看着粉条在噼噼啪啪的响声里变粗烤熟,然后慢慢品尝。最好玩儿的是在空罐头盒里放一小把米,然后用钳子夹着罐头盒放在煤火上面一段距离烤,听着米粒在盒里噼里啪啦的响,一会儿米粒就烤熟了,等凉了放到嘴里慢慢嚼很香的。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5)

自从用蜂窝煤代替了煤球以后,家里比以前的土少多了,原来烧煤球的时候只要一擞火,就满屋子暴土扬场。改烧蜂窝煤以后,土虽然还是有但比过去少多了,而且存放蜂窝煤的煤窑子也干净了许多。不过伺候蜂窝煤炉却不像伺候煤球炉那么简单,蜂窝煤炉用的是专用的炉瓦,虽然不用每年搪一次炉子,但蜂窝煤炉子内壁都是空的,所以老人们说不暖和,妈妈说蜂窝煤炉的热火气儿都从缝里面跑了不保暖。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6)

烧炉子就要配套一大堆的工具,除了各种各样的火钳子、火筷子、火夹子等等一大把。还要有生火时候用的拔火喇叭,在炉子里面煮饭用的支锅瓦片儿,还有炒菜时拢火用的火圈盆,烘烤衣服用的铁丝烘笼儿等等。烘笼实际上是用铁丝窝的,先用铁丝窝几个圈,然后再用铁丝窝几个U字形状,先把U字铁丝顶上系上,再把U字散开,把铁丝圈套在U字上,用细铁丝绑好就完成了,窟窿眼儿很大特别适合烘烤衣物。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7)

用煤炉子最让人着急的是该做饭了煤火上不来,那会儿白天都上班,早晨吃了饭后就得把煤火封上,等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火”,上面打开火盖,下面打开炉门,让煤火上来。有的时候打开火盖一看,炉膛里漆黑一片,只有隐隐的红光,煤火半死不活的,这个时候就得赶快找街坊借点烧红的煤球,或者借一块烧红的蜂窝煤了,不然这顿饭又得下馆子了。直到八十年代初北京有了煤气罐,做饭煤火上不来的现状才得以改观。

炉子正面的小口是干啥的(有关炉子的那些事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