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完美解决(为什么你一定会是那个)(1)

文丨昨夜长风

一辆电车在铁轨上行驶。

在电车行进的方向上,有5个人被绑在了轨道上,无法动弹,电车即将压过他们的身体。

你身边有个胖子,你可以把胖子推下去,堵住轨道,胖子被压死了,其他5个人得救了。

请问,这时你会怎么做?

什么都不做,让电车压死这5个人;还是把胖子推下去,救5人。

电车难题完美解决(为什么你一定会是那个)(2)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

5>1,如果只能救一边,当然救5个人这一边啊!

电车问题有很多衍生版。

一个医生在半夜接到5个出了车祸的伤者,他们必须马上移植心脏、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否则必死无疑。

这个时候,医生在医院角落看到一个喝得烂醉如泥的醉汉,一个念头在医生心里升起:把醉汉的器官移植给其他5个人…

请问你是医生,你该怎么做?

一个歹徒绑架了全村村民,歹徒说只要村民能够杀了一个无辜的小女孩,就放了全村。

你是村民,你该怎么做?

这些都是典型的“功利”的计算。

功利主义计算,计算的不是个人利益得失,是群体利益最大化。

5条人命,相对于1条人命,就是群体利益最大化,就是“greater good”。

反驳功利计算,很多人给出了理由。

第一,价值是主观的,跨人际关系的价值是不能计算的。

比如这个胖子全球最厉害的物理学家,是一个孕妇,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年呢?

而绑在轨道上的5个人可能是罪恶累累的坏蛋,或者是年龄很大,重病缠身的老人呢?

再比如,假如你我俩人月薪都是1万元。

我去跟老板争取,把你的薪水调整到5000元,把我的调整到2万。

这样我俩加起来就是两万五了,我俩的整体利益大于过去的两万月薪了换做是你,你会同意吗?

第二,电车问题是个典型的思维陷阱,他强行把人置于一个必须牺牲一部分人,来挽救另一部分人境地。

为什么会有这么傻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明明是相互分工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何至于成为了彼此的对立面?我们为什么要被捆在这个轨道上呢?

我们真正应该追责的是,谁把5个人强行捆在轨道上不能动弹,他才是罪魁祸首,始作俑者。

把真正的坏蛋制止了,问题才是解决了,否则的话,还有更多的胖子和更多的5个人等着你来“抉择”。

选择毫不犹豫把胖子推下去的人,他们的潜意识里面,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工程师”,掌握生杀予夺大权,挥斥方遒,下一盘大棋。

再不济他也是被绑在轨道上的那5个人,牺牲胖子来救自己,又有何不可?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是,自己有一天也会是那个“胖子”,现实报来的很快的。

比自己成为胖子更可悲的是,即使你心甘情愿成为那个“代价”,你也救不了5个人,实际的情况是为了救5人,需要杀50人,甚至500人…

有人不信那个邪,觉得别人成为“代价”只是运气不好,自己是“天之骄子”,绝对不会成为“代价”。

来说说,为什么“功利计算”之下,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是那个“胖子”。

功利计算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确定的产权边界,人们的预期是不稳定的。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有一个经典的功利计算案例。

他假设农夫的麦田和放牛人的牛比邻而居,牛会时不时冲过去吃掉隔壁的小麦。

那是否应该禁止放牛人在农田边上放牛呢?

而且,放牛人要赔偿农夫吗?

科斯不这么认为,他说没有确定不移的产权边界,人与人之间的伤害都是相互的。

让牛吃小麦,是牛在伤害小麦;但如果不让牛吃小麦,则是小麦在伤害牛了。

到底是谁在侵权,谁在受害,科斯认为这取决于社会总成本。

而法官要根据社会的总成本和整体利益来安排财产权边界。

简单讲,科斯的观点是:放牛人和农夫双方,谁避免纠纷的成本低,那法官就判定是谁的责任。

比如,牛肉市场价格高昂,而小麦市场价格便宜,那么如果把放牛人和小麦主人看作一家子算账,就应该让牛吃小麦。

因为这样安排的总收益最大。

稀缺的资源必须放在最有价值的用途上。

假如真的按照科斯的观点来运作,那么法官的判决将变得朝令夕改,同时让财产权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

因为成本和市价是不断在变化的。

今天牛肉价格高,养牛的收益大于种植小麦的收益。

根据科斯的说法,牛吃了小麦,是小麦主人的责任。

但是假如明天发生旱灾,导致粮食价格高涨,而牛肉价格下跌呢?

根据科斯的说法,由于现在种植小麦的收益高过了养牛的收益。

因此,牛吃小麦,侵权人变成了放牛人。

随着价格波动,侵权人变成了受害人,而受害人却又变成了侵权人。

法官的判决每时每刻都会跟着市价而改变。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世界将不存在稳定的财产权预期。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有对预期稳定,才能降低时间偏好,进行投资生产。

同等条件下,人们总是倾向于即时满足,而非延迟满足。

就是我们说的“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希望上午吃到4个苹果,下午吃到3个苹果,好于上午吃到3个苹果,下午吃到4个苹果。

电车难题完美解决(为什么你一定会是那个)(3)

人们对当前财货的估值总是会高于对未来财货的估值,二者的比率就是时间偏好。

但是,人的时间偏好越高,越倾向于即时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文明(财富增值)的发展,又要求人们拉长生产结构,从而增加未来财货的产出。

这就必然要求人们降低时间偏好——即节约消费、增加储蓄和面向未来生产的投资。

反之,预期未来收益会增加,人们才会节约、储蓄和投资,时间偏好才会降低。

每个人,每个阶段,时间偏好都不一样。

但是总体上来说,要增加投资与财富,就要求人们对未来的收益有一个稳定、乐观的预测,需要对财产进行保护。

比如一块田地,今天是你的,明天不是你的,那么你还能精耕细作吗?

比如你今天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加班,得到了3000元的加班费;明天因为你家庭比较富裕,命令你捐出来给一个好吃懒做的同事,那么你还会脚踏实地工作吗?还是会选择躺平?

比如一项必须延续3-5年的产业,一项长远的几十年的投资,如果今天被捧在天上,明天被踩到脚底狠狠蹂躏,那么你还会去投入吗?

随时会变的,随时可以收回的“承诺”,那不是利好,那是催命符啊!

电车难题完美解决(为什么你一定会是那个)(4)

没有稳定的预期,就无法进行迂回生产,进行深层次经济活动。

人类将永远停留在打死几只猎物,摘下几个果子,满足短时间的生存果腹所需。

没有资本的积累,人类将和古人一样,日日劳作不得息,朝不保夕,陷入普遍的贫困。

所以你最终,确定,肯定,以及一定会是那个“胖子”。

因为没有稳定的预期,没有私有产权保护,迎来的必定是普遍的贫困,无人可以幸免。

回到开头,歹徒用全村人的命要挟,要求村民杀掉一个无辜的小女孩,怎么办?

你如果照做了,那么他会接着命令杀掉无辜的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全村人。

你真正应该做的是,联合起来制止歹徒。

伦理与功利,本身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三年前,你怎么对待武汉人,今天你怎么对待上海人,决定你今后的结局。

永远也不要痴心妄想下大棋,你只是那个胖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