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经济学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当成色不好的劣币进入流通市场,成色好的良币便会“退出群聊”,转为储藏。
《大赢家》的戏里戏外,都在讲这么个故事。戏里的“良币”大鹏,被同事排挤上司威胁家人冷落,完全不如那些善于献媚的“劣币”;戏外的档期劣势选手《大赢家》,选择和《囧妈》一样在字节跳动系APP免费上线,和院线电影老伙计们走出个泾渭分明。
在回本的头脑上,大鹏和徐峥站在了一起。始作俑者,被院线骂个狗血淋头。继作俑者,院线大概已经认命(当然,主要是《大赢家》本就不牵扯《囧妈》那么大的投入和利益),且获得了新评价体系的“红利”。那就是——你都没花钱,看个乐得了。
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古人说“道旁李苦”,那真不假,都长在路边了,留给你的能是好果子?面对全网几乎一顺溜的好评,点开《大赢家》的硬糖君不说如坐针毡,那也是满口酸涩。
大银幕依旧是检验商业片成色的唯一标准。以此前转网的《囧妈》和《肥龙过江》看,制片方大概率是缺乏信心,才会提前把牌走掉。所谓的“体贴观众”,不过是白捞一个巧。
若我能卖个二十亿,傻子才6.3亿就出手。试看隔壁《唐探3》《姜子牙》,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要熬到院线开业。
尽管有《受益人》这部相对成功的“大鹏系”喜剧打底,《大赢家》的创作和改编仍然犯了本土喜剧的通病——形式大于内容。《大赢家》改编自冷门《永不结束的游戏》,却在笑点设计上大规模挪用韩国翻拍版《率性而活》。
看到片尾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还算新鲜的点子,是30年前别人替它想到的。而那些生硬的情感转折,是因为改韩版带来的尺码不合。这枚主动献身的“银币”,正在推动转网成为某一类院线电影的安全备案。
院线的堡垒被短视频分化,长视频的战场来了新丁,我们现在尚不清楚谁会驱逐谁。但若纯以电影论,没花钱我也要开口:《大赢家》真算不上赢家,它只是“认怂”里最体面的说法。
认真一点银行工作的严谨(大鹏饰)人如其名,常常得罪同事领导。阴差阳错,严谨成了一次“银行抢劫演习”的角色扮演者——劫匪。
在所有人都想走过场时,只有严谨如获重任的研究《一个劫匪的自我修养》。他拎着箱子健身,写一整本计划,设想所有可能的情况与对策。最终他成功“击败”了所有银行员工和特警,搅黄了行长的邀功大业,成了演习“大赢家”。
轴人犯轴,有的“二次笑料”还是挺好笑的。给人质挂上“惨死”、“捆绑”、“昏迷”的牌子;严谨的母亲拿着大喇叭现场征婚:“我儿子还是个处男,但是学习能力特别强”;至于“做俯卧撑”示意女职员被“匪徒强暴”,则是毫无难度的借鉴。
这种略显荒诞的失控感非常精微,在“理想”和“现实”的视角切换中,《大赢家》却丢了那份失控。“枪击镜头”和“水枪biubiu”的对比,没有达到饱满的喜剧效果。整个过程,几乎分不清哪些群众在配合,哪些群众还没有真的参与到“演习”中。
薛之谦说“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大赢家》崩塌的群像戏也是这样。刚开始大家都是拒绝大鹏的,有人想去见亲家母,有人要去看帅牙医,蹲在银行的警察想早点结束。孟鹤堂直接暴怒:“屋里外头多少人陪着你一个人玩。”
后来大家是怎么突然愿意配合呢?因为声带受损的大鹏妹妹,也愿意发声提醒哥哥警察的方位。连妹妹都配合了,我们为什么不呢?前一秒还争着结束,后面大鹏煽情大家都跟进了《艺术人生》一样满含同情。这都不能叫生硬转折了,它把正常思路都给“折断”了。
大鹏的表情和台词依然痕迹过重,挥之不去的舞台感。这些年,他一直在探索演技的边界,尝试草根之外的多元角色。但轴人真不是这么个演法,至少不是片头的几段分镜就能让人信服的。
孟鹤堂把相声风格带到电影里,两个人说话像捧逗,超过三个人就像群口;只能说大银幕上走浮夸路线还不招人厌的,只有周星驰和金凯瑞,喜剧之王和装傻充愣还是太好分辨了;倒是腾格尔和“薛珍珠”台词少,偶尔蹦跶几句有新鲜劲儿。
至于柳岩,她完成了花瓶所能呈现的一切。甚至还靠着最后的“反转”,暗戳戳给观众撒了狗粮。全片的感觉就是一群好人陪着傻子玩,还非得强加给傻子正能量。大段的升华独白,都不如大鹏的台词更适合送给《大赢家》:“你们做事情能不能认真一点?”
谁是赢家电影结尾时,大鹏录了一段视频。乍看挺有深度,细品完全属于“平地起高楼”的考场小作文。眼看着时间不多了,该来一段升华让阅卷老师加加分了。
它的勉强之处在于,前半段说:“自己不被周围人认可所以误入歧途”;后半段又开始说教:“欲望超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时,千万不要做傻事。”关键是这一段也并非真心话,是大鹏用来迷惑警察视线争取时间的。
但我们仍可以揣摩创作者的意图,是想加塞一些笑料之外的思考。首先是做事要“认真”,哪怕大家都在“玩”;其次是大家“玩不起”的时候,你就不要再“认真”了。
有个情节堪称《大赢家》的“尬场之王”,当行长以开除大家威胁大鹏结束闹剧时,大鹏选择了妥协。他驯服地倒在地上,脸贴着地面,仿佛受到了精神上的“阉割”。直到打手游的小孩戳破行长的谎言,大家才不畏强权站出来替大鹏鸣冤。
关键是咱至于这么委屈吗?《大赢家》想表达轴人也有轴不动的时候,但很可惜它不具备扎实的情感逻辑。我们的确需要一个“严谨”来“破除潜规则,去保护制度”。但我们不需要撒泼卖疯,去硬造一个“严谨”。
最后的抖机灵,更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原来行长不讨厌大鹏,反而愿意把他推荐为优秀员工,因为他的坚持规避了银行的放贷风险;原来同事也不是排挤大鹏,而是悄悄看他和柳岩的“办公室恋情”。既然他不是一个让人讨厌的轴人,那一开始大家阻挠他干啥呢?
至于女员工摸特警腹肌,两个男员工用铅笔争辩“长短”的荤段子,也是不愿赘言吐槽。时间过得真快啊,代乐乐都演起中年虎狼妇女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特警都是00后小娃娃了。
对比三版,日版《永不结束的游戏》强调游戏不会随着某些人的心意结束;韩版《率性而活》是轴人可以光明长大的轴;中版《大赢家》则在讲传统的输赢问题,有的人你以为输了,其实他赢了。
这是典型的中式偏执,明明嘴上说输赢不重要,可非要在精神上强调“赢家”和“输家”。诸如“比赛第二”“虽败犹荣”“无冕之王”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被灌输太多年了。既然都已经轴了,何不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非要精神上认可“轴人”,才是百分百正确吗?
轴人不会在乎输赢,但《大赢家》似乎拍着拍着就忘了。当你相信“认真才会赢”的时候,潜意识里就被输赢观捆绑了。规则就是规则,我们尊重它就好,去辨输赢反而沾了俗气。
白看不批严谨有“阿甘”的精神,执着而坚持。又有“傻根”的古板,冥顽而愚痴。大鹏诠释角色时,并没有很好把握两者的区别。但我们依旧可以说,《大赢家》在日韩版的底子上,做了一次融入本土语境的尝试。
它的完成度在及格线,但离优秀的院线喜剧片还有明显距离。当我们把《大赢家》放在免费网播的评价体系中,就会发现观众对“免费的午餐”相当温柔。“白看不批”成为巨大的舆论螺旋:免费看电影你还吐槽?
其实很多院线电影的评论者,也并非全都到影院花了真金白银。我们总能等到很多电影免费播放的那一天。再说了,电视剧我都是白看的,从不因此吝惜评价。白看是不是真的没有评价的底气,倒很不见得。字节跳动系对院线电影的“降服”,其效有二:
首先是进一步分化了院线电影的体量和层次,中小体量的电影,很可能成为《囧妈》和《大赢家》的后继者。《囧妈》(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APP)三日总播放量超6亿,可惜实在是片子太次,不然真要封神了。
其次是正酝酿新的评价体系和讨论空间。不同于传统的影评网站和卖票APP,字节跳动系产品的用户向来宽容,平台也倡导温和评论。这就让《大赢家》可能会获得比院线上映更柔情的大众口碑。《囧妈》更是占了这个便宜,那种质量要是如约上了院线,怕徐峥又要经历一次翻车。
而比起《囧妈》的慌张上马,《大赢家》明显有了更多的“补票”时间。云宣传、云签到、云合影搞得声势不小。未来如果还有继续“下海”的,大可把合作搞得再精细些,甚至直接制作适合短视频平台的“短视频大片”。
当然,合家欢喜剧片肯定还是最稳妥的,毕竟“免费”和“看个乐”调性吻合。如果想要试验其他类型,口碑走向目前还不明晰。
试想,以短评见长的APP们上了悬疑片,因为上车晚了,观众不小心晃到了短评里的剧透,该是多么毁灭性的打击。而那些群体狂欢的大IP,肯定也是拒绝线上的。复仇者都联盟了,观众还分开在家里挺不像话的。更不用说爱情片了,是“两人异地,四人快乐”吗?
既然有人尝试有人跟随,字节跳动这场“破坏式创新”必然还有很长的故事要讲。只不过《大赢家》的赢,是很有限的。在艺术价值和产业格局上,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