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定要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熏陶,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一定不能惯着孩子,一定要上孩子学会自立……听多了,听腻了,甚至听烦了……

“爸爸,为什么我们把车停在这里?”“因为这里不会妨碍到别人啊。”正在校门口值班的我偶然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甚为暖心。

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走读,每天家长都会接送孩子上下学。稍大一些的学生每周上下学一次。我们学校门口不太宽敞,于是我们每天都会有老师在校门口维持秩序,也会因此产生很多的矛盾。听到这样的一个对话,让我着实一惊。

这是一个父亲和女儿的对话,这个父亲我认识的,他就在学校所在的村子里住,就一个普通的农民。女儿我也认识,她经常到教导处领取奖励。此时的父亲把电车停靠在校门口右边,确实不会妨碍到别人。

听到这样一句话,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良好的家教。于是我开始注意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

一辆汽车停在学校门口,下车,为孩子开门,这时孩子下来。我们工作人员催促:”校门口不要停车,请马上离开。“这位家长也很有礼貌地说:“好好,我马上走。”

“孩子,自己拎包,去教室吧。”一位母亲说。但见孩子背着书包,还拎着一个大包走进来。

“这太重了,我帮你拿进去吧。”一位奶奶跟孩子说。“对不起,现在疫情期间,家长不允许进学校的。”门卫阻止说。“就这 一次,挺重的。”奶奶求情。“对不起,您看看,这个包不重,孩子自己能拿进去。还是让他自己拿进去吧。你看,那名同学比你家孩子小多了,还自己背着包呢。”奶奶见门卫不让进,悻悻地离开了。

……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别怪我小题大作,别怪我小题大作,真的这就是家庭熏陶,也许再过几年,孩子上了初中,到了青春期,所有教育效果都会全盘展现出来,也许究其原因的时候,我们会想到此时此刻。当然,也许永远想不到。

家庭教育的心理营养(总是挂在嘴边的家庭熏陶到底是什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