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的艺术

第二节 古罗马建筑

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闻名世界。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用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包括:拱门结构,拱架结构,桁架结构,梁柱体系,喷泉结构,门楣结构,拱券结构,交叉拱顶结构,多穹顶结构。

古罗马建筑的使用范围很广: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楼房的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结构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剧场,观众席总构图呈半圆形,逐排抬高,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座位号从不同的入口进入,人流进出有秩序。舞台后面是化妆区,化妆区的遮挡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与现代大型演出性舞台的基本构造类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是商铺,楼上住宅有阳台,这种同现代公寓也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构造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代罗马的建筑是使用柱子承重,而不是使用“墙”承重的。使用柱子作为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1)

十字拱

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结构水平很高。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2)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3)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4)

《古罗马万神庙》

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纳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5)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6)

《罗马斗兽场》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7)

《巴尔贝克太阳神庙》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最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8)

《第度凯旋门》

罗马第度凯旋门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9)

《哈德良皇帝的离宫》

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留存至今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该柱高27米,柱顶上曾经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圆柱上有环绕柱身23圈、长达200多米的浮雕带,详细记载着罗马军队征服达契亚人的历史。

西方古老的建筑艺术(西方艺术史古罗马建筑)(10)

《图拉真纪念柱》

欧洲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小资料: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2)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3)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4)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5)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致发展到污染、破坏环境之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才逐渐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历史人文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当代环境艺术观念形成和发展起来了。美术界、环境界、建筑界的有识之士纷纷行动起来,探索环境艺术问题。而建筑界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从研究环境行为与环境设计效果的关系开始的,是从研究社会生态学、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行为要求,包括艺术审美需求开始的。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glai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