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铁路“窄轨”的传说

在中国当代历史传说中,很多人都听说石太铁路窄轨是民国时期曾任山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故意为之。其目的是保境安民,防御外来之敌入侵山西,阻止山西煤炭资源运出山西,为地方稳固发展而故修这样的铁路。如此精打细算,人送外号“阎老惜”。习惯上,还把爱吃醋的山西人也说成是“老惜”。

抗战时期的铁路是怎么修的(抗战时期石太铁路的)(1)

我们还是从石太铁路建设的前前后后说起。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山西巡抚胡聘之根据张之洞“利用晋铁”的主张上书光绪皇帝,请求修建太原到正定的铁路支线,希望能与京汉铁路连结,并获朝廷批准。1897年5月,山西巡抚向朝廷提出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修路的请求,得到照准后才正式立项。1898年5月21日,山西巡抚派山西商务局曹中裕与华俄道胜银行代理人璞科第在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签订了合同。1902年10月15日,盛宣怀奉命与华俄道胜银行驻上海总办佛威郎谈判。经磋商,双方拟定了《正太铁路借款合同》二十八款和《正太铁路行车合同》十款。最后签订了新合同名曰《1902年中国国家铁路五厘借款》。

抗战时期的铁路是怎么修的(抗战时期石太铁路的)(2)

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因涉及大量战争赔款,俄方华俄道胜银行将债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随之石太铁路的建设权和债权转包给了法国人。1903年2月正太铁路准备开工时,清政府的官员才发现法国人要用窄轨;当即提出反对。而璞科第以正太路“地势险阻、工程艰巨”为借口,坚持采用窄轨;外务部、盛宣怀以正太为芦汉分支,要“一气衔接”,坚持非修宽轨不可。法国总工程司勘测后提出,“若修宽轨需再追借一亿法郎”。而华俄道胜银行坚决不允再加借款,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最后,清政府让步。

抗战时期的铁路是怎么修的(抗战时期石太铁路的)(3)

法国采用“节约”的原则。先是主张采用窄轨,随后为了避开滹沱河大桥,又主张将铁路的起点从柳林堡南移到枕头镇(又名振头)。1904年,无可奈何的清政府妥协,正太铁路于当年5月全线开工。铁路修建中,除石家庄至乏驴岭、乏驴岭至下盘石两段由外国人承包外,其余绝大部分是由中国人承建的。中国人实际上参与了正太铁路的设计、测量,担负了全线桥梁隧道和一切附属建筑的修建工作。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部竣工,共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历经磨难与坎坷的正太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山西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三晋大地隆隆驰进了第一列代表工业文明和速度的火车,一场改变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运输革命拉开了帷幕。

抗战时期的铁路是怎么修的(抗战时期石太铁路的)(4)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阎锡山官费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国,出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此时的正太铁路早在两年前的1907年10月竣工通车。阎锡山规划“窄轨”修建正太铁路绝对是误传啦。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法国佬。

抗战时期的铁路是怎么修的(抗战时期石太铁路的)(5)

来源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