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探讨了子午流注养生法,有网友留言让我谈谈子午流注和生物钟理论探源,在这篇文章小编将试着谈一下子午流注和现代生物钟的理论依据。

子午流注时间判定(谈谈子午流注与现代生物钟理论探源)(1)

“子午流注”的思想是根据《黄帝内经*灵枢》的理论而产生的。“子午流注”学说是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认识,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子午”是时间的代号,“流注”是气血运行的形象。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标志每昼夜的时间分布和一天阴阳交替规律。阳从子生,子至午时为阳;阴从午生,午至子时为阴,子午各统五个时辰,因此,“子午”可以理解为十二个时辰的统称。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由经络输送至人体内外,养脏腑,濡肌腠,人体气血循行的变化,机体阴阳会出现消长,经脉气血运行会出现周期性盛衰,这便是子午流注的理论依据。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至于十二时辰气血的运行方法在上一篇文章“子午流注养生法”上有详细介绍。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代生物钟的理论,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科学之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睡眠和清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来完成这些行为却从未能搞清。人体生物钟之谜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被全部揭开,这仍需要经过科学家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子午流注时间判定(谈谈子午流注与现代生物钟理论探源)(2)

现代人体的一些科学研究认为,人的一天24小时生理活动(包括工作、学习、饮食、睡眠、社交、娱乐等)都是由我们自身的生物钟来主宰。人体的生物钟位于大脑深部的上交叉核,跟眼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生物钟得到信息的途径。下面就来看下,生物钟的具体运作方式。

比方说半夜到凌晨4点:身体大部分的功能处于最低潮,但听觉处于最灵敏状态。早上7点:肾上腺激素达到最高潮,心律加快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上午10点: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到高峰。如果你是内向性格的人,或是好动的人,在这个时间点学习新事物最快上手。中午:对酒精有最大的反应。这也就是午餐时一场喝酒或是酒席对下半天的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下午两点∶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午后2点感到困倦。这可跟所吃的午饭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中午正常的激素变化有关。下午3点:对外向性格者这时是他们进行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而且持续几个小时。下午5点:嗅觉和味觉处于最敏锐的时刻,听觉则处在一天中的第二次高潮期。晚上7点:此时情绪最容易不稳定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激素在变化,血压容易达到高潮,脾气急躁的人容易爆发出来。晚上10点:激素水平及体温均下降,呼吸减缓,身体各种功能处于低潮。半夜:身体自身内部开始其最繁重的工作,更换已死亡的细胞,为下一天做好准备。

子午流注时间判定(谈谈子午流注与现代生物钟理论探源)(3)

从以上分析来看,子午流注规律不论哪条经,哪个穴的气血盛衰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恰似现代生物钟的理论,生物体的这种“时钟”机能就是生命运动的内在节律性变化。当生物钟失调的时候,说明生物体内生理活动受到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机体可能出现病变,从子午流注角度讲,是气血运行失调,若能掌握俞穴的开合时间,抓住治疗时机,施以适当治疗,便可调整气血运行,即又拨正了生物钟,所以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也是生物钟的一种运动。

子午流注时间判定(谈谈子午流注与现代生物钟理论探源)(4)

总结一下:子午流注学说是以朴素的“天人合一”观点,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人体气血循环变化的规律,并运用它诊断与治疗疾病。而生物钟理论是研究生物体内时间机制的学说,它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来证实自然界的生物与外在环境的“节律同化”,所以两者有相似之处,如果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子午流注充实生物钟理论,将为未来“时间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