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汉望

爱国花园游戏场,

紧锣密鼓闹翻天。

喝茶看戏笙歌舞,

娱乐休闲赛大仙。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1)

1931年,大水中的老圃。王炎生供图

老圃,位于原江汉路循礼门火车站南边,今地铁循礼门站南边。19世纪末,这里是一片无人管理的由湖塘填平的菜地,民国初年至北伐战争连年战乱,再加上天灾人祸,不少农民背井离乡,流浪到汉口,这里便成为以卖苦力、做手艺、唱戏、卖狗皮膏药、变把戏、玩杂耍、测字算命等为业的那些底层民众的聚集地。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2)

1930年地图上的老圃。田联申供图

老圃大游艺场,原名爱国花园,位于江汉路老圃正街,正对着泰宁街口,是市民消闲休憩的场所,1914年由胡明州等人筹资修建。“老圃系园圃之地,无楼房建筑,用竹子围成院墙,内有戏曲杂技等表演场地。设有东、西舞场,经常有京、汉、楚戏、文明戏演出,还有无声电影。四处摆摊设点,热闹非常。”(《武汉地名志》298页)。后发展为一座综合性游乐场所,场内有东、南、西三个舞台和登斯楼,均系板木结构,还建有荷花池。由郑正秋领衔的新民社在此上演《空谷兰》、《张汶祥刺马》、《祸水》等剧,备受欢迎。

1916年春,金维英在园内修建了新泰舞台(一座中型剧场),邀约京剧坤班演出。同年5月,“热心于艺之处可戚”的沈月来(“南方武生前辈之一人,其艺颇有可观”的沈韵秋之子)入园,又建汉新舞台,上演文明戏。可惜两者状态不好,只能艰难维系。6月,张国樵重新策划,模仿上海新世界格局,将爱国花园办成集戏曲、电影、杂技、群芳会唱于一园的大型游艺场所,为“汉口新世界的张本”。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3)

朱双云(1889—1942)

1917年,清末民初新剧倡导人、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湖北剧学总会主席朱双云加盟。他邀约汉口商界集资,在园内修建了西舞台(可容2000多名观众的大型舞台,又叫“楚汉舞台”),“南北驰名、盖世无双的青衣花旦筱佟”曾于1917年来此演出,导社也在此出演新剧《杜十娘》和《宦海风波》。

1920年6月,万涵有限公司在此运作,门票为铜元十二枚。在这里“品茗纳凉,在别开生面之廊中,在曲折之荷花亭内,在怡情悦性之草地上,在新建筑之亭台楼阁中,”(1920年6月19日《汉口新闻报》)观众可以在:西舞台观看顾无为主任的新剧;东舞台观看吉庆班的女戏;露天场观看百代公司包映的电影;临时园戏场欣赏西洋怪术班的魔术。可以在动物兽戏场欣赏老虎同狮子;在登斯楼品尝一江春的西餐和德花楼的中菜。东书场有梨花大鼓、开口笑技、特别双簧、梅花大鼓;西书场有铜板坠书、文明苏滩、戏迷双簧、三弦拉戏···

凡至西舞台观剧者,不收门票。包厢四元,厢座一元,特座五角,楼座三角,花楼六角。周末还有赠品,有时送五十支装的大喜牌烟一罐,有时送华成烟公司出品的富贵牌香烟一包并火柴一匣。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4)

登斯楼有群芳会唱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5)

新剧即话剧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6)

放电影

1919年,修茸东舞台(中型剧场),小汉班在此演出。后来在此还放映电影。南舞台,由京剧坤班石家班上演,其主要演员有石素英、石素蓉、石素华、石素莲等。笑舞台,是杂技、曲艺演出的阵地。1914年,在此献艺的有高鑫泉、戴质斋的双簧、相声,他们二人开武汉相声之先河。天津市民间艺人骆彩舞(相声师父是马三立的外祖父恩培)来此表演戏法时,大变活人,把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后为京韵大鼓大师)变出来,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

从以上各个不同的舞台,我们不难想象得到,当时的老圃大游戏场该有多大,确实是名副其实。

1917年,爱国花园改名为老圃游艺场(至1920年6月,老圃和爱国花园还有并称的),园内另设茶廊、小吃部、写真馆、小卖部等,招商经营。1919年5月,为了与新开张的新市场(今民众乐园)竞争,从北平邀来芙蓉草(赵桐珊)、盖天红、周五宝、赵化南等京剧名家到西舞台上演。与新市场展开了“捉对儿厮打”:你演陈筱穆的《狸猫换太子》,我演盖天红主演的《薛刚反唐》,在武汉掀起了新剧的高潮。1919年8月,张谷樵为扩充营业,聘来上海的民鸣新剧社在西园演出。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7)

电影,那时还是很新潮的,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此放映过上海联华电影公司出品的默片(无声片)《牛郎与织女》、《游园记》、美国影片《飞车大盗》和用大唱片发音的《歌女红牡丹》。

该游艺场在当时曾印发报刊式戏单,名曰《老圃日刊》。戏目、钟点、电影说明均载其上。入场劵为铜元十二枚,较新市场便宜二枚。这里不仅有京剧、汉剧、楚剧、文明戏等演出,有无声电影,还有杂技、马戏、打鼓、双簧等表演。每晚下等妓女结集,勾引游客,无所不至,故人多乐往游。夏至尤盛,通宵达旦,歌声不断。(《武汉指南·食宿游览》第18页)鼎盛时夜夜笙歌,游人如织。有诗道曰:

凌霄老圃竞开张,

票价低廉顾客忙。

京剧汉剧花鼓戏,

钟鸣十二始收场。

1931年的一场大水,将老圃淹没,房屋坍塌,戏园被毁,遂告停业。新市场因系钢筋水泥建筑,水退以后,清理修葺复业。老圃则成为一片废墟,因股东无力增资重建,汉口文娱史上最早的大型娱乐城,就这样被无情的波打浪摧,从汉口市区图上抹掉了。诗曰:

歆生路上娱乐城,

轻歌曼舞满园春。

波摧浪打倾刻消,

如今犹存老圃名。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8)

左为万学工供图,右为李汉望摄

1935年,王松山(木材商人)在此旧址上修建新圃夜花园,开业没多长时间,因房产纠纷而停办。武汉会战时,老圃被炸毁。沦陷后,这儿重筑院墙,成为了日军的球场和训练刺杀之地。(《武汉地名志》298页)

1945年抗战胜利后,武汉外逃难民陆续返回,“灾民在焦土弹坑上搭盖棚屋423栋,称为武汉典型的棚户区。棚屋形式有鸭娃棚、合掌棚和半边刷、偏刷等”(《武汉市志· 城市建筑志》970页)。由于市民寻觅空地,争搭棚屋,以避风雨,以求谋住,由此引发房产地权纠纷丛生,甚而出现殴斗。到1946年10月,已搭盖成市街形状,别有一番天地,因系老圃大游戏场旧址,故名老圃正街。

老圃正街(1967年曾改名为勤俭正街),平行于江汉四路与京广铁路之间,长247米,宽6米,市第53中学设在此街南侧。后又有老圃横街(处在老圃正街南侧,垂直于京广铁路与江汉四路之间,长148米,宽6米)。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9)

1990年地图上的老圃

如今在其旧址上,于2016年建起了首个旗舰式大型购物中心——M :「M 」共8层,总建筑面积116 600平方米,室内空间恢宏宽敞,中庭设有椭圆形轮廓的悬浮平台。以“包罗万有,全新聚点”为主题,涵盖了零售、消闲娱乐、特色餐饮、家居生活及星级影院等多元化的业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消闲娱乐新体验。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10)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大渡口老式游戏厅(江汉路旧影觅踪)(11)

1929年歆生路老圃牌坊

编辑: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