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的辩论,在一次次的正反交锋后,走到人群中独属自己的位置。

在《奇葩说》的热度过去两年后,詹青云说,她走到了人群中独属自己的位置。

在别人眼里,一路从小镇走向哈佛的她,知性又理性,有着一股独特的韧性和勇气。但从在哈佛的时候起,她便想着,也许是时候该停下来了。

詹青云感恩语录(不用在我的人生里找自己)(1)

现在的她,除了偶尔在直播平台和庞颖继续连线进行“日常辩论”,在微博上分享着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就只有一些辩论主题课程中能看到她的身影。

两年不见的詹青云,好像又选择了一条和所有人都不太一样的路。

“不贵的诗和远方”

去喜马拉雅山看日出、在西伯利亚的铁路旁写生、到蓝毗尼的热带丛林里逛庙……

很多人都羡慕詹青云20多岁游历世界。她给了自己一份了解外面世界的选择,和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相处。

她曾在甘肃和教授做社会实践,给当地建起一个青年旅舍做推广环保的大本营,想为脆弱的草原出一份力。

那段日子,陪伴他们的当地人彭措大哥和他的妻子,让詹青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真诚和热爱。年轻的浮躁在他们质朴的笑容里找到了抚慰,和城市中人人步履匆匆的节奏相比,当地的生活简单得如同幻觉。

詹青云感恩语录(不用在我的人生里找自己)(2)

那段时间里,詹青云有一次受到某节目邀请要飞往南京,她落地后穿着好久没洗的藏式棉袍,一脸尘土,差点被酒店保安拦在门外,那一刻她好像突然被现实世界叫醒了。

这个情节让人不禁想到在最近的一档节目《奇遇·人间角落》中,刘敏涛在理塘与罕见病患者赖敏的对话,当刘敏涛告诉赖敏她不想离开理塘时,赖敏却告诉她,“人总要回归现实生活”

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谁也并非真的混淆了现实与虚拟时空,只是闯入一个新环境的好奇与留恋,让自己有了暂别日常生活的理由。

比起环游世界的勇气,现代社会人们更需要的也许是拥抱日常的勇气

正因如此,在两年前夺得《奇葩说》冠军后,她并没有继续“维持自己的热度”,掌声落幕后她选择过着平凡的律师生活,在微博上当一个铲屎官、调酒师或球迷,找到人群中属于她的那个位置,撕掉大众贴在她身上的标签

詹青云感恩语录(不用在我的人生里找自己)(3)

詹青云领取律师证

詹青云拥有“不贵的诗和远方”,也清楚的知道这份美好之所以值得被珍惜,是因为在漫长的一生中,只有把为生活的奋斗作为常态,看见外面世界的那一刻才值得被永远记得

停下不是旅行的终点

自夺得《奇葩说》冠军已过去了两年,詹青云不再是一直去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而是继续了律师的职业生涯。

在按部就班的律师工作中,提到那句"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她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一场辩论赛里,我兴之所至,说了一句‘我偏要勉强’,这当然本是赵敏的经典台词,是那时候情绪到了,说出来的一句负气话。……即便是赵敏,这句话也是轻易不说出口的,它是人生困境里的自我鼓舞,是底色,而不是用在时时处处的方法论。我们最好只在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勉强一次。”

这段话写在她的第一本书《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的自序里,詹青云似乎又开始了与自己的辩论——“是不是只在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勉强一次?”

她自己的"勉强"仍然在继续

去年年底,她遇到了一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小狗,小狗的主人是一对八十岁的老夫妻。为了给狗狗做一次手术,他们联系詹青云帮忙申请去日本的人道主义签证。

那个时候,她刚刚失去自己的狗狗墨兜。

“我一生之中很少有这样'这次一定要赢'的欲望,我太想帮她拿到这签证了。”

那是她工作两年中,小小的胜利让她快乐的瞬间,那一刻,那个"我偏要勉强"的詹青云,也回来了。

詹青云感恩语录(不用在我的人生里找自己)(4)

也许“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是年少时冲进广袤世界的勇气。

“在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勉强一次”是成熟之后,仍选择用利剑劈开荆棘,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

关于写作:有些事情可能是必然的

在停下的两年里,詹青云拿起了笔,选择记录下来她成长到现在的一路回望和纪念。

詹青云的成长经历一直是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哈佛"学霸"也是她被讨论最多的标签之一。

这也是她最想撕下的标签,她的童年远没有"天才少女"的头衔,反而显得有点慢热,学习不是最好,也没有什么出彩的才艺,

就算是她心心念念的“作家梦”,也没有让她得到一个"出名要趁早"的结局——她从初二开始投稿参加新概念大赛,却只在高三的那一年,得到了一个"入围奖"的奖状。

“那奖状是一份迟来的清醒和自知,也是一份割舍,我非常努力了,对得起自己做过的梦了,我只是才华不够。

……

如果大家在等待一点正能量,这就是我一直拥抱的人生观,怀着最大的希望,竭尽所能做任何想做的事,如果被现实冷冷地证明不行,就不再纠结、不再追悔地接受:不行的,搞不来。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但勉强过了,她也接受所有的结局。

成名后,许多的出版机构找到她,希望出版她的作品,当她问是否能出版一部法律学术类书籍的时候,得到的又往往是委婉地拒绝。

后来,她想了想:

“我有的,还真就是在这时代洪流里,蹭上的一点热度,是平凡如我,在我的人生起点仿佛踩上了青云的机遇和运气,所以敢真诚地高谈理想主义,给予一些人鼓励。是的,此刻我还只能写自己,如果我的故事和我的态度鼓励了一些人,那这本书只是写给他们。”

就这样,那个曾经在家收起一叠叠泛黄稿纸的女孩,还是重新拿起笔,写下了关于自己的故事。

书中的詹青云既文艺又理性、既温柔又犀利。

人们天生喜欢看传奇的故事,但詹青云告诉所有人,不用在她的人生里找自己,也不用在所谓的金句里找意义

“昨日的文字回头看时,又有许多已经不相识了。我还在不断地改变,这些文字写着过去,也写着此刻,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份纪念和记录,关于过去,也关于此刻。

如果此书有什么特色,就是作为双子座兼职记者和辩手的我,会无法自拔地和自己对话,和自己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