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而很多人把推恩令理解为一种削弱诸侯国的方法,他们认为,正是有了推恩令,大诸侯国被拆成一众小国,由此,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有了压倒性优势,于是还被誉为“历史四大阳谋”(围魏救赵,二桃杀三士,推恩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诸侯国却不反抗呢?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1)

其实,正是在中央政府通过种种手段、已经对诸侯国有了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推恩令才有可能实施,即推恩令存在与否,对藩国问题的解决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首先,推恩令,是怎么推恩的?

推恩令实施于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下令诸侯王将土地分与子弟,在王国内建立侯国,实则将诸侯国分裂,汉武帝觉得可以,于是实施。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那么,为什么汉朝直到第六位皇帝汉武帝时,才实施推恩令呢?

是因为汉武帝比刘邦、吕后、文帝、景帝都厉害吗?还是因为主父偃比之前的大臣聪明所以只有他才能想出推恩令吗?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2)

主父偃剧照

其实,推恩令就不是主父偃首先提出的。

至少早在汉文帝时代,贾谊就提出过推恩令。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贾谊指出,忠诚程度与实力多寡总是成正比,力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所以,要使天下长治久安,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因此,他提出,要将齐、赵、楚、燕等国的土地分为若干国。

相比主父偃的说辞,贾谊的这篇《治安策》从韩信、彭越、英布说到周勃、灌英、樊哙,再说到齐王、赵王、楚王,纵横捭阖,精彩而流畅,论述显然比主父偃的说辞更有说服力。

但历史证明了,汉文帝并没有接受贾谊的推恩建议,而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汉武帝聪明、汉文帝愚蠢?还是因为汉武帝寡恩、汉文帝仁厚?又还是因为汉文帝没有集权之心、不想解决诸侯国问题吗?当然都不是。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3)

汉文帝剧照

其实,汉文帝的权力欲也一点不小,即位当夜便迅速掌握了南北军,之后无论是对功臣周勃,还是对淮南王刘长,都显示出他并不是所谓仁厚之人。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

那么,有着集权之心的汉文帝为什么不采纳贾谊建议,用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呢?因为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国的实力对比,还不足以汉文帝能够推行推恩令。

四个字,实力不够。

那为什么汉武帝就能推行推恩令了?

还是四个字,实力够了。

到了汉武帝时,汉朝中央政府已经对诸侯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确实,推恩令利用了诸侯国内部嫡长子与其他儿子的矛盾,对人性的把握不可谓不深刻。但推恩令说到底,还是一项由中央政府推行的政策。既然是一项政策,那怎么保证诸侯国会听命呢?那当然还是要以实力为后盾。何况,推恩令还是一项以拆分、削弱诸侯国为目的的政策。若非是汉武帝时中央对诸侯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推恩令也不足以实施,一如汉文帝时期。

因此,推恩令是中央政府实力压倒诸侯国的结果,而非原因。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4)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的推恩令其实就是从高帝、吕后、文帝、景帝数代统治者相继削弱诸侯、加强集权的最终产物。

从刘邦废黜楚王韩信、将楚国拆给楚王刘交和荆王刘贾开始,到吕后从齐国拆出城阳、济北、琅琊三郡,再到刘恒将齐国一分为七和淮南国一分为三,再到刘启将梁国一分为五。尽管推恩令没有正式提出并制度化,但历代执政者都在以自己的政治手腕贯彻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原则,推恩令只是帝王政治手腕最终制度化的产物。无论有没有制度化的推恩令,帝王都会凭借自己的手腕拆散有威胁的诸侯。

推恩令的颁布实施,是要以中央政府的实力为后盾,是要建立在中央政府对诸侯国的压倒性优势之上。

所以,刘邦没法推恩,吕后没法推恩,文帝也没法推恩。只有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彻底打垮地方诸侯之后,汉武帝才具有了推恩的实力基础。

从根本的因果关系上来说,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的压倒性优势,这是推恩令的因,而不是推恩令的果。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5)

换句话说,在汉武帝时期,即使不推恩,那也无关紧要。已经有压倒性优势了,刘彻就算掀桌,诸侯国又能奈刘彻何?

而且,汉武帝真的掀桌了。不玩阳谋,只玩阴谋。诸侯又能怎么样?

九月,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

汉武帝直接以一个颇为莫须有的罪名,夺去列侯爵位106人。诸侯又能怎样,敢造反吗?有实力造反吗?

所以,对于推恩令,不宜将其捧得过高。真的重要的,远远不是这一纸条文,而是从刘邦一直到刘彻历代执政者的殚心竭虑。没有高帝、吕后、文帝、景帝数代统治者相继削弱诸侯、加强集权,那就不会有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的压倒性优势,也就不会有推恩令的成功推行。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死了(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6)

所以,推恩令还是要奠定在实力的基础之上。而有了实力,即使没有推恩,皇帝也可以用自己的政治手腕将诸侯国强行拆分。甚至直接掀桌(酎金夺爵),那也未尝不可。

一句话,推恩令是中央政府实力压倒诸侯国的结果,而非原因,永远不会有脱离实力的所谓“阳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