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物管理所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1)

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人们习惯称呼为“周至老县城”这往往是指老县城的城墙圈内,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村”的行政区划,还包含着更大的地理范围,老县城村属西安市所辖,原为佛坪厅厅城,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据《周至县志》记载:国民15年(1926)佛坪县治迁袁家庄。凡101年后始废。1958年划入周至县管辖。196O年复归佛坪县。1962年再归周至县。如今老县城境内保留有许多清代遗迹,诸如用鹅卵石堆砌成的老县城城墙,还有大监佛庙、城隍庙和文庙等建筑基址,以及清代时遗留下来的赌场、客栈等,更有清代的石碑、石刻200多件。2002年12月1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佛坪厅故城遗址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2)

“北方的香格里拉”“瑞士风情小镇”是当今人们对老县城村的昵称,它是距离西安钟楼最远的一个村落,共有48户170余人。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3)

据《周至县志》记载:历史上,清道五年(1825),划周至南及洋县东北地设佛坪厅,厅址设佛爷坪,即今周至老县城村,据传人多时有几万人。这里曾经也是繁盛一时,但因为地处三县(周至洋县、佛坪)交界处,有点“三不管”的味道,所以土匪猖獗,一度十分混乱。民国十一年(1922)3月,郧天禄匪众袭县城佛爷坪,在财神岭杀死交接任的两位县长车正轨、张治,致使新县长无法上任,民国十五年(1926),佛坪厅将厅衙迁到了袁家庄,即现在的佛坪县县城。后因行政区划变迁,老县城村回归周至县。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4)

佛坪厅故城是扼守故傥骆道路的咽喉所在,光绪八年,佛坪厅辖区内土著户4228户,口25973,客户8133户,人口46595,而雇工另户尚不在其中,总人口达7万余人,耕地约4496亩余。目前故城所在的老县城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共有39户,人口156,可耕560亩,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家乐。

佛坪厅故城为清道光五年同知景

梁曾始建,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周长197.2米。城墙为三七灰土夯筑而成,内外均垒砌自然毛石,基宽6米,顶宽3米,高6.1米。是目前故城中保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建筑,成为这座古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城墙东、西、南三面现各有一砖砌城门:西门“丰乐门”、东门“景阳门”、南门“延薰门”,城门上原有谯楼,今已不存。北门未建成就已废弃。

城中一条东西向主街道将整个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官署区和官办机构。南侧为商业和住宅区。

白云塔位于东门外北侧佛爷庙遗址前塔平面呈六角形,七层,高约7米,通体汉白玉雕琢而成。塔身二至四层均刻有字,塔身第二层南面有浮雕人物像。据塔刻文可知,该塔为高僧绪智的衣钵塔。

佛坪厅原有灵泉四口,现存两口。一口位于故城西南墙角外侧5米处,另一口位于南墙西段中部外侧约7米处。灵泉口部均有汉白玉石条垒砌的边框,下部为砂岩质,直径约2米左右。泉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遇震动则出水加快,甚为奇特。这两处灵泉的存在应当与佛坪厅故城的生活用水有很大关系。也是故城水利设施的一部分。

泗郎泉位于佛坪厅故城遗址西约5公里,杨泗将军庙南100米处。泗郎泉地处大山脚下,是湑水河的源头。四股泉水喷涌而出,汇入一泉,每秒流量约半立方米,水质纯净,常年只有9℃。据《佛坪厅志》记载:“杨泗郎,名从义,宋开国侯”。相传某年某月三军将士征战路过佛坪,由于行军劳顿,饥渴难耐,无法继续前进,皇上派杨泗将军找水,以解将士饥渴。杨泗将军就用长矛在地上扎了三下,遂三泉并涌。后向皇上报告:“湑水长流”,皇上听成了“细水长流”,以为杨泗将军要诚心渴死他的三军将士,就命斩杀了杨泗郎。等皇上到泉水处看过之后,知道错杀了爱将,遂在不远处建了一座杨泗将军庙”,以表对杨泗将军的尊敬。现传说喝西边一股泉水可生男孩,喝东边一股泉水可生女孩,喝中间一股泉水则可生龙凤胎。泗郎泉边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叫冯仁清,是张立基家的上门女婿,没想到他来张家婚后家中竟连添四丁。他的二儿媳张芳丽也为冯家这代添了两个儿子。冯家人丁兴旺,在村里独此一家。传言是因为喝了泗郎泉的水,如此来此讨水求子者众多,也带动了他家的农家乐。当然,这些只是民间传说,目前尚无科学依据。

老县城村地处 腹地,海拔1780余米,四面环山,植被丰富,有未曾开发过的原始森林,常有熊猫(统计在册30余只)金丝猴、羚牛、豹子等出没,因此村内特设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县城民风非常淳朴,村中家家户户之间基本都是亲戚,颇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古风。当地盛产汉白玉,在离厅衙遗址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白云塔,塔分四层,六面都雕有不同佛像,其整体都是由上等汉白玉砌雕而成,据说是当地一位得道高僧的塔墓。另有文庙遗迹前神道上的三龙戏珠浮雕石刻,在全国独一无二,集虎、狮子和麒麟于一体,三者皆为朝天龙吼的造型,其细膩流畅的刀法和传神的神态令人叫绝。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5)

老县城村山水相连,城北有一条渭水河,由东往西顺山而下,清澈见底。即使在八月的炎夏,溪水也清凉沁骨。当地的农作物以玉米、小麦、大豆、土豆、红薯为主。经济来源在本世纪初基本是以采山药,养殖黄牛、黑猪等为主。如今,村子发展靠的是旅游业,全村48户开办了33家农家乐,在2018年率先成为脱贫村。据统计,全村一半人家拥有轿车。有六七户享受国家移民搬迁政策等,在外买有楼房。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6)

由于老县城村地理位置特殊,处于秦岭腹地的傥骆道要害地段,古有都督门屯兵驿站,近代有国防哨所,现在有四个外来机构常驻于此: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能熊国家公园周至管理分局)、南太白环境教育中心、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管理中心、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物管理所。2015年起,老县城村被纳入国家精准扶筼对象,西安市雁塔区作为主要帮扶单位,先后派驻了驻村工作队至今。区级领导带头,部门联手包抓,选派优秀干部驻村,领导干部一对一联户帮扶,先后为厚畛子镇各村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为老县城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路铺了,桥修了,路灯亮了,产业扶持到户了,集体经济搞起来了,老县城村变得更加美丽。

陕西周至县城历史(西安地理周至老县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