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号看到一个视频,非常的具有代表性,也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一件事情视频中的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40年前随着我们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人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从纯朴逐渐走向了复杂和包裹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无论世界如何变)

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视频号看到一个视频,非常的具有代表性,也值得我们去反思的一件事情。视频中的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40年前随着我们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人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从纯朴逐渐走向了复杂和包裹状。

他讲到一个很有深意的故事,说到在几年前有一位青年政治老师,在一个公开课上给学生们抛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有一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雨,一位男子看到一个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于是这位男子向前给自己的伞,为这位怀里抱着孩子的女子撑伞遮雨,请问这位男子为什么这样问?”

这个时候同学A举手回答说“因为那个人是人贩子,他想借机给这个妇人撑伞,然后趁他不注意把孩子抢走”,老师没有做回答,请出另外一个同学B作答“我觉得这个男子是喜欢这个女人,可能平常没有机会表达,正好趁着这个机献殷勤”,这个时候课堂中发出哄堂大笑的声音。

又过了一会,有一位同学C举手回答问题“他说这应该是他的职业吧,以帮助人为由,然后好收人家的费用”,又过了一会有位女同学C举手回答到“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个女子身上背了一个包,一般里面有贵重的东西,这位男子去给这位女子撑伞,目的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然后趁机要抢走她的包”。

这个时候课堂一片安静中,后面的校长坐不住了,站起来问这位老师“这个题目有标准答案吗?”青年老师说”这个男子是40年前,学雷锋的一位男子,这位男子不但把伞给妇女和孩子撑,还安全的给他娘俩送到了家”,这时底下所有的孩子们用惊讶的表情回答“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校长语重心长的说,这是真的,40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孩子异口同声的那句“怎么可能?”这背后折射了一种什么信息呢,为什么不可能呢?因为不相信,有人这样干,身边太多的新闻,事件,舆论都是导向负面的信息为多,结果孩子们把所听所闻当成了真理。

从这方面来看的确是道出了“经济虽然在发展,可是人心在退步”。的确,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代表全部。那为什么孩子说怎么可能呢?这就要看我们的教育是怎么起作用的了。你想学生时代的孩子应该是思想最纯真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邪知邪见呢?

这不是单纯的社会大环境的间接影响,更多的来自身边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老师的影响会更大更直接。我们在日常的语言要特别慎言慎行,我们的每句话都会形成孩子的认知和观念。多美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孩子,回答类似的的问题,应该有看到真善美的一面才是正常的。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到我家两个孩子,他们回答说“因为他善良想帮助她们,不让她们淋到雨。为了让两个人不淋到,冒着自己被淋,厉害,活雷锋。”这应该是孩子应有状态才是,父母和老师的三观决定孩子未来的三观,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一定要把人心底的那份善良和对待事情的积极正能量的视角带给孩子。

至少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帮孩保留她的心底那份真善美,不要把那份真善美过早的去破坏掉了,孩子的心智本就不成熟,过早的去破坏掉了,会形成一种很可怕的滞后影响,当他们进入社会应对事情的一种思维方式会固化,碰到任何真善美的事情,首先是怀疑,不是相信。

任何事都打上了坏的标签,这个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想想都好恐怖。其实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黑暗,随着改革经济的发展,有些人心变了,有些人心依然还是那么的美,真善美也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看到老人需要让座会主动让座,看到坐车没零钱着急的人,帮忙刷个卡也没什么,举手之劳的帮助不是很正常吗?

有时也会受到真善美的恩惠,半个月前我们坐车碰到过,三张座位不在一个车厢,我便带着两个孩子座在一个车厢,后半夜孩子困了,旁边又没有人,于是躺睡在连座上,等到下一站有人上来,简单打完招呼,准备去叫醒孩子时,对方说“没关系,让孩子先睡”。

这一让整程下来都让完了,过程中我还和对方说了两次,表达让回座位给他,对方坚持让孩子座,这是实证真实的发生着,如果这一幕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会这样做。后面快下车时,孩子醒了我和孩子说了真实的情况,叔叔为了不打扰你休息,让出了自己的座位,我很为这位叔叔点赞,除了竖大拇哥,还要干什么?“要谢谢叔叔”是的,我们和对方再次道谢后,在同一站下,愉快地告别!

我相信这位陌生朋友心里是快乐自豪的,因为他这不仅是给自己行为加正分,也为两个孩子种下了一颗善种子,这不是人心依旧美的事吗?所以,孩子的思无邪尽量帮他们保留,我们可以有防人之心,教孩子一些识人防范危险的知识,不可过多地渲染。幸福和谐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努力,只需要每个人带着心底的善,依着各自良心做事就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