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品看不上,大作品弹不好,基本功挑着学” 你是这样学古筝的吗?

​​

最近,抖音等媒体平台有越来越多的筝友联系我们客服老师,高频率提到:“老师教得太好了,非常细致,又很专业,有没有高级别的(大作品)?我要报大作品!” 又或是“我就想学一下摇指,其他技法都没有问题。”由此,引发了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冲动。

先【简单介绍一下几门基础课】

我的古筝网课训练营,从2012年的一对一网课到现在已经8年左右,正儿八经登陆千聊平台认真运行训练营教学,转眼也半年多(2019年9月10日登陆千聊平台)。

《渔舟唱晚》详解课程,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我对课程的预盼,通过连续2周的训练营,录播、直播、微信互动,汇集了一群爱思考的古筝宝宝们,大家高密度的笔记和清晰的脑图,让我这个讲课的人不断为之惊叹!

大量讲解专业技术性细节,给学员们极大的压力(有弹琴十多年的专业筝手),很多宝宝反应:“我以前学的《渔舟唱晚》是假的吧!” “《渔舟唱晚》好难啊!” 在这样的学习困境中,我立刻调整了课程方向,上线了“快四点”(勾托抹托)训练营,我想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来提升大家对乐曲的掌控力。课程很快上线,这群宝宝们,支持、推动我上线了第一个基本功课包,可还是有一些宝宝反应:“理论上听得很清晰,可是实际操作来说,有很大的困扰。对演奏基本状态的不理解,造成了对演奏技法操作的绊脚石。”

呼之欲出,我们基本功零基础系统包年课(联动基本功训练营)19年10月开课了,超过100位筝宝宝勇往直前支持我:一起学古筝、一起创网课,我们还给筝宝宝们起了个名字:“同创筝友”,希望我的学员宝宝们都能成为未来的古筝网课优秀教师。

【回到正题:刻苦拼凑不成系统的零碎基本功,除了浪费时间,也是消杀演奏自信心的根源

说到大作品的演奏和驾驭,这样的憧憬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对基本功技术的“系统性”、“兼容性”的把握,却不是人人都能冷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只要研究过我们任意一个课包(乐曲或基本功),就不难理解“小作品和大作品”的关系。我们对“基本功”的定义是升级的,演奏方法的兼容性、练琴方法的系统指导,以及“联动基本功”与大多数人头脑中所认为的概念都有很大差异。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它们也叫“勾托抹托”,但这更加强调是一套“顺手、兼容、更容易提速”的基本功系统,学习过的宝宝们纷纷表示“以前学的古筝基本功”应该是个误会。一个人在盖楼,盖到二十层时发现楼体倾斜了,你跟他说:“这栋楼需要重新打地基”,他却说:“不!我只需要一个能盖到三十层的方法。”这是老生常谈的故事了,然而学习的过程中却一再上演这样的情节。不厌其烦地解释,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少走弯路,对于那些在弯路上犹豫不决的宝宝,尽快回到轨道,耐心走,走得更快、更远,“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脚踏实地夯实基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刻苦猛练”某个技法、五心不定、高频率参加各路名师、高低大小集训班,顺道再来个合影留念,这些,绝不是通关大作品捷径!将零碎的基本功拼凑到一起,大作品呈现的品质也可想而知。除了浪费时间、精力,更是磨灭了弹琴者的意志力,不断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否定。零碎技法学习,只能带来这些负面影响。

【 系统地驾驭基本功技法,让所谓的大作品成为真正的大作品 】

顺便说一句,我们的课坚持从零基础基本功开始,做一套说得明白,弹得踏实,能兼容、会联动的基本功来支持作品的高层次演奏。

我们会坚定以此为理念和爱筝的宝宝们一起稳稳地走下去!

我们欢迎志同道合,有辩证思考能力的宝宝一起弹琴!

考完5级的孩子平时适合弹什么作品(为什么弹不好大作品)(1)

考完5级的孩子平时适合弹什么作品(为什么弹不好大作品)(2)

考完5级的孩子平时适合弹什么作品(为什么弹不好大作品)(3)

考完5级的孩子平时适合弹什么作品(为什么弹不好大作品)(4)

考完5级的孩子平时适合弹什么作品(为什么弹不好大作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