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
驰名中外的“兵学盛典”《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生死搏斗,生死存亡的地方,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不得不认真思考,研究。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意思是:国家虽然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那么让我们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站在过去数千年无数伟人的肩膀上来探访战争对于我们的启发,为下一代做好军事、战争、武器方面的科普。下面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探访战场割草机——加特林机枪(机炮)
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是一款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 在1860年设计而成,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实用化的第一支机枪,50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国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该机枪,射速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射速1000发以上。在诸多影视和游戏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最后的武士》影片中加特林手摇式机枪对骑兵射击
《终结者》影片中斯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使用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自动原理,即转管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或导出燃气动力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它能保持较好的持续火力。
加特林自动原理演示
转管机枪(即加特林原理机枪)与转膛机枪的区别是:多根发射管和弹膛相对各自的枪机之间不动而整体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原理的工作特点是每个根发射管都有自己的枪机和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而转膛原理是由一个能够容纳多发弹药的旋转弹膛配合保持静止的同一根发射管同一套枪机及闭锁机构来依次对准并击发各膛中枪弹,同时由处于其他位置的弹膛依次装填和退壳。相比转管机枪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枪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若枪是由外能源带动,则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现代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火神”(Vulcan)机炮。60年代后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用导出发射药燃气的动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称为外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习惯使用),后者称为内能源(苏联习惯用)。
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火神”(Vulcan)机炮
前苏联卡什坦近防系统
加特林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现代的加特林机枪(炮)主要搭载在机动车辆、直升机、攻击机、战斗机等载具上,起到随行火力压制、对地火力突袭、防空拦截等作用。
珠海航展我国研制的路基近防炮
搭载在机动车辆上的加特林机枪
A10攻击机上的加特林机炮
AC130空中炮艇上的加特林机炮
解放军装备的1130近防炮
俄罗斯铠甲近防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