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国27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和第9战区的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会战,这场战争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歼敌最多的战役武汉保卫战)(1)

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两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武昌、汉口和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民国27年(1938年)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也规划了战略方针,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

抗日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歼敌最多的战役武汉保卫战)(2)

在徐州失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空军以及海军总共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余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组织防御,保卫武汉,日军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2、第11军大约140个大队25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以冈村宁次指挥侵华日军第11军,5个半师团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和广州的失守而屈服,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决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