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富黄,本指颜色黄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在中国旧时代表权势、权威;五行中的黄色,象征政权、帝王;百姓是不敢使用的,因为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马褂儿是天子赐给文武大臣的官服,黄袍是天子的龙袍……哪个百姓穿黄色衣裳?担怕不想活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川话铲子是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川话铲子是什么(川话中的黄)

川话铲子是什么

□周宗富

黄,本指颜色。黄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在中国旧时代表权势、权威;五行中的黄色,象征政权、帝王;百姓是不敢使用的,因为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马褂儿是天子赐给文武大臣的官服,黄袍是天子的龙袍……哪个百姓穿黄色衣裳?担怕不想活了。

人们用得较多的是:黄道吉日、黄花闺女、黄土高原、黄雀在后、黄粱梦、黄鹤楼、黄金时代、黄埔、黄牛……日常生活中,黄的运用也很宽泛,打比:

细娃儿的嘴巴——黄口;南瓜的屁眼儿——黄的;吃苞谷打哈哈儿——开黄腔……

事情没按事先想象的办成,吹了,也就是失败了,叫黄了。黄了也是牌局里头的常用语,一局打下来,没有合牌,就算黄了,只有另起牌。黄了源于:没有抱出小鸡儿的寡蛋破了壳壳,蛋黄流出来了,称黄了,也叫放黄;唱歌唱戏唱左了,走音了,黄腔黄调,称黄腔,也叫开黄腔。不落教、不照规矩、不讲情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叫不认黄。放黄、开黄腔,不认黄一般指乱说外行话,不怕内行讥笑,甚至出口成章(脏),尤其是对老的(父母),不仅不敬孝道,还怪头怪脑地乱骂,隔壁的苏二哥在则边实在看不顺眼了,站出来制止:

“张二娃!你娃吃饭都不长了,太莫得老少了嘛,在妈老汉儿面前,咋个能放黄、开黄腔、说黄话喃?”

“老子,不认黄!”张二娃继续开黄腔。

戏台子上襟襟丑利边给花旦唱反调,让花旦难堪而取乐于观众,叫黄腔顶板。黄腔顶板,一般用在以文字形式发表不同看法,而又多用于口头方言中,如两个人打嘴仗:

“你娃黄腔顶板,牙齿都吃黄了,还一窍不通。”

“你娃才黄腔顶板,牙齿焦黄,冒充大王,还紧倒发杂音冒酸水。”

动不得手、打不得人、尤其是打不得的人,他硬要去动手打别个(别人);或者毬经不懂,要去帮别个修家用电器,叫出黄手。如打小娃儿、打女人家、打老年人……也都叫出黄手。

手艺拙,也就是技术不好,动作不熟练,黄手黄脚,叫黄帮、黄师傅,拙得太凶了,甚至完全是个外行,叫黄酥了,黄酥了的东西是经过或煎、或烘、或烤、或炕得又黄又脆,争点儿就要糊了,拿倒手上简直不敢妖艳儿,要不然就烂了,这是形容手艺黄倒啥子程度了?关于这个黄字:

还有黄帐,黄帐不是歪帐(假帐),是收不回来的帐。

还有黄色,字典上解释的是:象征腐化堕落,特点是色情。

还有黄书,也就是黄色书刊,字典上又解释是: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内容庸俗猥亵,有严重的颓废和色情倾向。

还有黄段子、黄龙门阵、黄色歌曲、黄色电影、黄色录像、黄色网站……一般说来,黄色是指低级、下流、庸俗的东西,倒转去二三十年,那简直是谈虎色变……我在这儿就不赘述了。

黄色象征低级下流源于近代,各说不一,一说十九世纪美国有家自办报纸,率先连载低级下流的连环画《黄色孩童》;二说十九世纪,西方流行用毛边黄纸(粗糙的纸)作封面,专印低级下流的相因小说,人们就开始用黄色来表示低级下流了。

接倒前头的黄说,那就扫黄,要加大力度……不过,不能一杆杆扫完,只能扫后头三类,前头的黄遭扫了就瓜了。前头的黄,随便拿哪个官话来抵倒,一下就莫得意思莫得味道儿了。不信告一下,算了不告,不告都晓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