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毡 帽

有个人在大热天戴着厚厚的毡帽赶路,遇到一棵大树,便停下来在树下歇凉,顺手把毡帽摘下来当扇子扇风。

感到一些凉快后,他说:“今日要是没有这顶帽子,就把我给热死了。”

思维混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把仇人当成恩人,把坏事当成好事,在明眼人看来,他们的行为确实愚蠢。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1)

02

隐身草

有个人开典当铺,却不识货。有客人拿了一面单皮鼓来当,铺主吆喝道:“皮盆子一个,当银五分!”有人拿笙来当,铺主吆喝:“斑竹酒壶一把,当银三分!”有人来当笛子,他又吆喝:“丝缉火筒一根,当银一分!”

后来有人把擦屁股的帕子拿来当,他吆喝道:“虎狸斑汗巾一条,当银二分!”小伙计见了说:“这东西要它有什么用?”铺主答道:“若他不来赎,留下来擦擦嘴也好!”

段子有些夸张,但是现在很多这样的人,不懂装懂,明明是外行,却非要装内行,行家眼里,只能是个愚蠢的小丑。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2)

03

吃 糠

有个闲汉,家中甚穷。有一天他吃糠后出门,在船上遇到大老官。大老官正在吃饭,便招呼闲汉一块吃。

闲汉说:“早晨刚在家吃过狗肉,吃得过饱,有酒喝一杯还是可以的。”大老官便请他喝酒,不一会儿喝高后就呕吐了。

大老官见他吐的全是糠,便问:“你说吃的狗肉,怎么吐出糠来?”闲汉斜着眼睛看了好久,才说:“我是吃狗的,想这狗是吃糠的。”

为了自己的面子,只能说“狗是吃糠的”,打肿脸充胖子,不仅自己受罪,也让别人瞧不起。陶渊明箪瓢屡空,穷得坦坦荡荡,大家反而另眼相看。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3)

04

寿字令

有个人以杀牛为业,他去看望一个杀猪的朋友。朋友不在家,他儿子忌讳“杀猪”两个字,便对杀牛的说:“家父出亥(猪对应地支亥)去了。”

杀牛的回来后,对自己的儿子说这件事,并称赞不已,儿子也明白了这样说话显得文雅。

第二天,杀猪的来看望杀牛的,正好杀牛的出去干活了,他儿子便对杀猪的说:“家父到外面出丑(牛对应地支丑)去了。”

杀猪的问:“什么时候回来?”回答是:“出尽了丑,自然就回来了。”

生搬硬套,不知道变通,死守着一套逻辑,以为可以混到死,而实际上,很快就能出尽洋相。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4)

05

连我才得三人

一个读书人对人说:“从古到今,圣人最难出。当初盘古王开天辟地,生人生万物,哪个人能比得上他?所以我要让他。”说着就屈一个手指。

“其后孔夫子出类拔萃,诗书礼乐,为万世师表,哪个人不敬服他?我也只好让这第二个。”说着又屈一个手指。

“自这两个人之后,再没有屈得我手指的。”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你说圣人难不难,连我才得三个人!”

真正的高人,都懂得谦卑谨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目中无人是最大的愚蠢。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5)

06

富家傻子

一名死囚犯在被绑赴刑场时,先解开衣襟,用手在胸脯前连拍了几下。人们问他这是为何,他说:“恐怕伤了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解差绑着他走到半路上,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这死囚连忙把牙咬了三遍,又把“元亨利贞”四个字记念了七遍,才稍稍心安。有人问他这是为何,他解释说:“听见乌鸦叫将会有口舌之争,念几遍吉利话就会消解了。”

在刑场临开斩时,他又对刽子手说:“求你用粗纸把刀口擦干净了,我听说剃头的刀若不干净,剃了头就要生疮。如今这刀若不干净,假若生起疮来,什么时候能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脑袋都不在了,还在想会不会着凉、生疮。

总是有人不能把生命中的事分出个轻重缓急。天天加班熬夜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吗?如果加班的结果是自己身体越来也差,自己也没时间陪伴家人,这是不是舍本逐末呢?

不去关注生命中的重要事情,而是纠缠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名利得失,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或者生活的某一段时期,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愚蠢行为。

古代幽默笑话故事3则(古代6个哲理笑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