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5G等技术应运而生,我们正在进入万物智联的时代。物联网卡是运营商提供物联网基础服务的载体,随着物联网应用愈加成熟,物联网卡的数量正以超指数的速率增长,并且,随着NB应用快速发展,端到端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强,物联网卡的增长速率不可估量。

以中国电信为例,作为国内最早集约式提供物联网服务的运营商,2015年中国电信物联网卡正式商用至今,经过几年的积累,截止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卡用户数已经超1亿。

物联网卡全国通用么(物联网卡用户数超一亿)(1)

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国电信物联网卡的占有率占国内市场的20%,现在还在持续不断的拓展物联卡服务,提供“覆盖广、管理好、成本低、安全强”的物联网专网服务。据了解,中国电信目前已汇聚50多个应用场景,1000多个合作伙伴,已储备500多个解决方案。

然而,物联网产业链比较长,市场中存在一些物联网卡转售,价格参差不齐的现象,在5G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的物联网卡发展之路究竟如何?

据了解,物联网产业链较长,不仅有设备生产商、平台提供商,还有代理商、集成商、服务商等,这就造成了市场中存在一些物联网卡转售,价格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中国电信通过强化运营监控手段,优化完善物联网卡实名登记等措施正有效的减少这类现象发生,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实名登记方面。中国电信面向企业客户和设备的最终使用者采取不同的实名登记管理办法,提供现场实名、远程实名、开放实名认证系统接口等服务。

二是通用流量限制方面。中国电信严格落实通用流量强制机卡绑定、强制实名使用人、禁止人联网访问等监控措施,将物联网卡通信功能最小化。

三是系统监管方面。中国电信充分利用已有系统对物联网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管控,建设违规核查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加强物联网违规行为暗访侦查,加快物联网举报机制的相应和处理速度。

虽运营商在已不停的加大物联网卡的监管力度,但是当前物联网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行业应用孤立、技术规范缺乏统一等问题。

据了解,当前,中国电信已汇聚了600多个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成员, 包含了众多的孵化型企业,但是很多企业的行业应用较为单一,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难以扩展至综合类应用。对此,中国电信方面表示,中国电信提供通用使能平台,帮助汇聚不同制式不用应用的终端设备,并提供跨行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快速落地综合类应用项目。

ITU-R(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组)在2015年6月定义了未来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型移动互联网业务eMBB、海量连接的物联网业务mMTC、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uRLLC。其中,uRLLC和mMTC主要就面向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其中mMTC是针对未来海量低功耗、低带宽、低成本和时延要求不高的场景所设计,而运营商积极布局的NB-IoT网络也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在5G加速跑的大背景下,物联网成为了运营商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当前中国电信已建成40多万个NB基站,承载了超两千万的设备连接,服务企业超6000家。除mMTC以外,5G的低时延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中,将物联网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

中国电信表示,中国电信将继续积极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5G关键技术与组网方案验证工作,和联盟成员深入合作,加快推动5G和应用融合,与合作伙伴共建“物联网智能生态共同体”。

推荐阅读

重磅: 一文尽览5G十大应用场景路线图时间表

“解剖”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九旬老专家李进良再发长文:韩国挑战5G商用第一的启示

网络切片如何“切出”5G商业大蛋糕

倒逼:快马加鞭的携号转网改造工程

文 / 《通信产业报》(网)党博文

编辑 / 谭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