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上常常见到“千里传音”“狮吼功”“碧海潮生曲”等声音御敌的武器,所用之处定有摧枯拉朽、摄人心魄之能,虽有夸张神话之处,却也是对声音特性的另一种认识。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1)

狮吼功,呵呵

实际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这种波动能够通过介质(固、液、气)传播并能被听觉器官所感知。根据强度和频率的不同,声音可以是美妙悦耳的天籁之音,也会变成尖啸嘶吼的狂暴噪音,甚至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伤人于无形。

这都取决于两个关键指标:分贝(dB)与赫兹(Hz)。

人们耳熟能详的声音强度计量单位是分贝(db),乡村的夜晚大约是20分贝,安静的房间内大约40分贝,汽车发动机的噪音约70分贝,喷气式引擎声强高达140分贝。我们在生活中接受的多是40到70分贝之间的低强度声音,并不会引起人体不适。噪声超过90分贝时,就会对耳蜗造成损害。当达到150 分贝时,就能令人耳鼓膜破裂、出血,以至破坏鼓膜变成聋子。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2)

声级示意图

当声音超过180分贝时,则会导致肺部空气栓塞,甚至令肺部爆裂。据分析,有些因爆炸而死亡的人,并不是被被弹片击中致死,而是爆炸时的空气剧烈振动,高强度声波作用于人体心脏和肺部,从而造成死亡。

赫兹(Hz)则是声音的频率单位。根据频率的不同,可将声波分为可听声、超生、次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的声波是可听声,能够被人或动物的耳鼓膜感受到;除此之外的频率,包括超过20000Hz的超声、低于20Hz的次声,均无法被人耳察觉,但却同样对人类有重大影响。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3)

早期的声波武器想象图

频率低于20Hz次声波尽管不能被人耳所听到,但强烈的次声波仍会给人带来不适。举例而言:站在19赫兹的次声波前,即便将声强调高到100分贝,人耳仍无法“听”到到声音,但由于声波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能感觉到震动。据实测,0.5至8赫兹、110分贝的声音,就能明显干扰人体肺部,造成呼吸紊乱,甚至可以使骨骼受损,长期的干扰会导致反胃甚至失明。

这种伤害的原理基于一种物理现象:共振。而共振会引起物体和结构的很大变形和动应力,常常引发破坏性后果。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4)

手持式声波驱散器

人体器官由特定结构和组织构成,固有频率大约3~17Hz,其中头部约8~12Hz,腹部内脏约4~6Hz。由于次声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很容易产生共振,从而造成人体器官的损害。随着声波强度的增加,人体会进一步产生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平衡功能丧失、呕吐不止、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甚至会因内脏血管破裂而丧命。

由于次声波对人体的损害非常明显,因此有些国家将之用于军事领域,从而产生了“次声波武器”。这种武器隐蔽性好、攻击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穿透力极强、不受电子设备干扰,使用时听不到、看不见、摸不着,又被称为"无声杀手"。次声波武器最早发端于二战时期的德国,美军也曾在索马里和波黑战争期间,也试验过小型化的高功率次声发生器。当前,次声波武器的研发难度主要体现在次声波的定向聚焦、大功率发射等方面。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5)

军舰上的声波武器

频率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相较于次声波而言,对人体就要友好的多。超声波的频率与人体固有频率差异很大,因而不会带来共振的危害。同时,由于超声波波长更短,因而方向性好,能量较为集中,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因此,利用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原理,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等医学、军事和工农业领域。

我们耳熟能详的B超,就是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范围在 2~5兆Hz之间。当前,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消毒、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探伤等各类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6)

医学B超对人体无害

于此类似,基于声波在介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军事上用来对水中目际进行探测和定位识别,或者用于水中通讯的技术设备,也就是声呐。

声呐的原理与雷达相似,属于水中的声遥感技术,又被称为声波雷达。声呐可分为主动声呐、被动声。主动声纳需要主动发射声波(声音),依靠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探测目标;被动声纳则依靠被动接受目标发出的声音来发现目标,自身并不发射声波。从原理上来说,次声波、声波、超声波都可以应用于声呐,但具体使用还是又不小的区别:穿透性上,次声波最好,设备也最大,超声波最差;定向性上,超声波则是最好。

人的声音发声机能(传音于千里之外)(7)

声呐探测

从实践上来看,被动式声纳频率范围较广,范围大约3Hz-97KHz;而主动式声纳工作频率较高,范围约3kHz-97kHz左右。但是,主动声呐频率一般都在数十KHz范围,因为太低的频率,就会对人体产生共振影响,令让操作者非常难受;而频率太高则会带来系统复杂、成本增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