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不是教具,再怎么有趣的电子图书和启蒙玩具,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忙与累都不是借口,重点在于家长自己的时间规划。
现代社会压力大,大多是双职工家庭,也就是夫妇二人都必须上班,家庭主妇已成为女性婚后颇奢侈的选择,也导致亲子相处的时间日益受到压缩。从前是妈妈在家等孩子放学,现在变成孩子在家或在幼儿园、日托班、周托班等待父母下班。
孩子为什么会自言自语?
孩子独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倘若又无兄弟姊妹,难免自己一个人玩玩具。不少孩子独自一人玩耍时会自言自语,或者对着玩具说话,家长见状还喜孜孜地认为那样很可爱。
果真如此吗?现实生活中,似乎只有病了的人会自言自语;所以只要有机会,家长要多留意,别让孩子自言自语,进入一种虚妄的、非现实的情境与状态。孩子自言自语还代表着一种现象,他感觉寂寞、需要陪伴,自言自语其实是他的呼救啊!
我幼时的物质生活堪称匮乏,根本没什么像样的玩具。但比起现在丰衣足食的小孩,我认为我的童年过得更有滋有味,家里永远满溢着温暖与欢笑。
原因很单纯,我的父母无论工作多忙碌、多劳累,仍经常花时间陪伴我们,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游戏。拥有父母全心全意陪伴的孩子,通常是成长过程中最快乐、最知足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绝对不会感觉寂寞,更不会对着玩具自言自语。
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六一前,我在网看到一则征求童谣的文章,不禁勾起儿时我与父母互动的回忆: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哩咕咕噜滚下来。’
‘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包水饺包水饺,捏捏捏。’
‘小白兔小白兔,跳跳跳。小猫咪小猫咪,喵喵喵。’
‘一角两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叉腰,九角十角打电话。喂喂喂请问你找谁?’
‘城门城门几丈长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走进城门滑一跤。’
‘小猴子吱吱叫,肚子饿了不能跳,给香蕉他不要,你说好笑不好笑?’
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父母带我们唱的童谣。他们一面教一面比划着与内容相符的动作,要我们跟着一起做。刹那间,爸妈充满爱的眼神宛如就在我眼前。数十年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童谣,因为那是一个奠定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时期,永远不会忘记。
后来我发现那则征求童谣的文章是语言治疗室的活动,我很难形容我的失望。在我的观念中,依偎父母膝下唱童谣理当是唾手可得,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童年岁月里最欢乐的印记。而今,亲子之间的亲密互动竟需要假他人手,还变成语言治疗室引以为傲的课程、和语言治疗师帮助孩子的药方,情何以堪?
孩子语言迟缓,许多与缺乏陪伴有关
孩子语言发展迟缓,正因为缺乏养分,许多在这个年纪该学会的、该知道的、该认识的都付之阙如,也就是缺乏来自父母教导的正确观念;其结果便是被带去见语言治疗师。由于缺乏陪伴,孩子因潜意识里的失望,很容易去幻想一些莫须有的事情,借此填心里的那块空缺。他们最常听到的话语或许并非来自父母,而是电视节目里的对话;感到空虚寂寞的时候,便不自觉地拿起玩具角色扮演、自言自语。负责任的父母不应给孩子这样的环境,再正向的卡通节目、电子图书、启蒙玩具,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没有人能代替父母的陪伴
事实上,人一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应该是父亲或母亲。我们常说家教,因为最基础的教育是从家里开展的。
孩子在成长期间,父母理应是他最亲近、最亲密的人。无论再忙再累,也要把时间分给孩子。当爸妈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陪伴子女,那些时光,可以简化成一个字,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