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青蛙有两种:一种是麻色的,个头大一些,叫做泥麻拐;一种是青色的,个头小一些,叫作青麻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蛙趣 潮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蛙趣  潮流(蛙趣陆亚利)

蛙趣 潮流

家乡的青蛙有两种:一种是麻色的,个头大一些,叫做泥麻拐;一种是青色的,个头小一些,叫作青麻拐。

蟾蜍也归为蛙类,乡人称之为癞麻拐或癞蛤蟆。因为它有毒性,又有想吃天鹅肉的心气,很是讨人嫌。它的名声也不太好,俚语云,“依癞麻风吃狗肉”,意即以酒作邪或故意耍赖找茬。因而在乡下,青蛙与癞蛤蟆同形异类,不可同日而语。

为何南方许多地方都把青蛙叫作麻拐?我妄加揣测,麻,意示麻色,泥麻拐为麻紫色,连青麻拐的幼体也呈麻紫色。拐,应该有活蹦乱跳、机灵乖巧、擅长鼓噪的含义,乡人习惯称精明的人叫拐子、拐崽。有人绰号“老麻拐”,讽喻为见过风浪的老里手或老奸巨猾。乡语“大麻拐呷细麻拐”,是言以大欺小,意思也差不多。

行人走过,吓得麻拐从田埂豆的阴翳下跳起,射出一根清亮的尿线,大惊小怪得有些可笑。乡下有句童谣“又哭又笑,麻拐下尿”,取笑破涕为笑的孩童,或许真与青蛙有渊源。青蛙以气囊鼓噪,乡人借喻生闷气为“怄一肚子麻拐气”。

麻拐因了灵性,而成有喜怒哀乐的精灵。传说老家雨母山原与南岳一样高,两只麻拐精比试跳高,跳多高山长多高。雨母山的麻拐精被飞来石压住,再没长高。有乡民习武,擅长俗称麻拐功的蛤蟆功,也被传得神秘莫测。儿时的记忆,便挥不开青蛙的影子。

惊蛰过后,不知名的虫子给冬眠的青蛙打起预备铃。春风送暖,已久耐不住性子的青蛙,不知从何处拱出来。“呱,呱”试着鸣叫几声,虽是怯生生的,却将空旷寂静的池塘搅醒,似乎水波也荡漾了。老农听了,告诉小孩子:“麻拐不开口,冷起是咯抖。听到冇?麻拐开口哒,可以脱盖衣(棉衣),细该几难得受凉哒!”孩子们好奇地问:“吗理嘞?”老农自信地说:“咯都不晓得啊?气温高,麻拐才醒得早噻。”老农又卖弄似地说:“麻拐开口早,早禾一定好!”我们又问吗理,老农轻描淡写地说:“春来早,麻拐籽(蝌蚪)多,麻拐就多,禾田不伤虫。”那时我们还未发蒙,早就从老农哪里知道,青蛙是农民的好朋友,专吃田里的害虫。

青蛙伴水而生,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青蛙的踪影。一场春雨一场暖,池塘边的水草丛里,忽然冒出一群蝌蚪,鼓腹摇尾,欢快地游弋。春雨哗啦哗啦,鱼虾在田坝口恣意上水,提起搭鱼的挏罾、虾笆,几个凑热闹的蝌蚪,随着鱼虾活蹦乱跳。鱼虾进篓,蝌蚪被抛入水中,愣头愣脑地游散开来。草籽圳里,蝌蚪们身子挨着身子,来来回回拥挤着,不知游向何方。犁翻的白田里,蝌蚪鼓胀着黑眼,挤在泥坯缝和脚掌眼的清水中。田间渠的水湾,蝌蚪最密集,一群一群地在水草和青苔间钻来钻去。

不用捞兜,几个男孩子弯腰抓取几只蝌蚪,放进盛着半瓶水的玻璃瓶。举起瓶子,阳光照射下,沿着瓶壁环游的蝌蚪,嫩黄透亮。高高兴兴带回家,小孩子们做着同一个梦,期待瓶子里的蝌蚪快快长大成青蛙。大人们规劝,瓶子里养不活,玩一玩倒进塘里,让蝌蚪自己长大。执拗的孩子,偏偏不信,又是投放蛋黄饲喂,又是殷勤换水,整天一身的腥味。亵玩几日,蝌蚪终究没有活下来。哭丧着脸,把蝌蚪泼到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鸡们抢食。

母亲心善,几回念着阿弥陀佛,把我瓶子里的蝌蚪,悄悄倒到门前塘,放生积德。或许受母亲感化,我也有些怜惜起小生命。记得后山坡有个常年干涸的小土坑,雨水多时,积下一汪浅水。蝌蚪似天外来客,在水洼里自在悠游。阳光普照几日,水洼几近干枯,蝌蚪便会在泥糊里挣扎。每年,我都特意跑过去,一只一只捡拾,扔进水塘里。望着蝌蚪如鱼得水,摇着尾巴缓缓地游走,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青蛙不甘寂寞,充当着田野的主人。清明时节,夜雨后的草籽田,温暖潮润。浓重的夜幕,遮盖虫子们白日的羞怯,各尽所能,唧唧吱吱地叫开。春夜晴好,月色朦胧,青蛙主奏,虫鸣应和,合奏成徐缓悠长的动人旋律,在夜空中飘飘忽忽。雨后的春夜,老青蛙执掌“咕咕咕咕”的雄浑管乐, 新青蛙兴奋地学着“呱呱呱呱”,“咕呱”声嘈杂急切,此起彼伏。时徐时急的旋律,如柔黑无边的丝绸,朝着四向的天际飘散开去,笼罩成闹热的天幕。蛙鸣虫和,通宵不息,像要把黑夜早早吵醒。

不知不觉,早稻封行。行走田埂,随时有小拇指粗的小青蛙,冷不丁地跳进稻田,傻傻地鼓着眼浮在水面。早稻收割时,蛙已长成大拇指粗细。陈年老青蛙,滋养得膘肥体壮,白天太阳烧背,便钻进河塘边的草坡、菜土里躲荫,或是坐在荷叶上打盹。早晚清凉,趴在水塘边,不时鼓着气囊,“咕咕”地闷叫,寂静的田野,平添一股生趣。

此时正值暑假,男孩子动起钓麻拐的心思。削一根竹竿,尾尖扎一米多长的麻线,线末系一小团湿棉絮作诱饵。提上钓竿,垂放阴凉的禾田、草丛、豆荫,上下抖动,吸引青蛙咬食。听不见青蛙动静,便半握手掌,贴着嘴角,用嘴皮子发出“啵啵”的声响。如有“呱呱”的应和声,钓线伸过去,果然就会有青蛙上钩。青蛙大都执着贪食,咬住絮团不放。钓青蛙只是孩子们玩的小把戏,钓上三两只,把玩一阵子,青蛙趁机跳入下水沟,逃进门前塘里。虽未玩尽兴,见青蛙呆头呆脑,悠闲地浮在水面,便也释然。

晚稻收割,寒风渐进,青蛙噤声,将热闹让给秋虫。

次年惊蛰过后,燕子还没有飞来。池塘清静,青蛙第一声鸣叫,格外空灵,真正喊醒老家的春天。

版权声明:“大美湖湘”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目前本平台尚未实行稿费制,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通过私信进行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投稿/纠错邮箱:2394756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