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买重疾险还是意外险好(意外重疾教育)(1)

■廖木兴/图

儿童专属保障增加、父母投保意识增强

“六一”儿童节将至,儿童保险的营销之风再起。不少保险营销员建议,父母们为孩子购买一份保险作为礼物。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推动保险行业加大儿童保障的产品供给。但要提醒的是,由于年龄差异,未成年人在重疾、意外等风险表现上与成年人并不相同。业内人士建议,父母应优先考虑自身的保险需求,其后再购买孩子的保险。选购时,应遵循“先保人,后保钱”的原则。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未成年人的风险表现有差异

“相比以前,现在的父母为孩子投保的意识很超前了。”广州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新快报记者,不少父母一般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已为其配置保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了孩子之后,父母的保险意识会明显提高。水滴保日前发布的《用户家庭保障报告》显示,在所有年龄层中,31岁-40岁用户优先给孩子投保的比例最高,占17%;30岁以下用户中,优先给孩子投保的比例为8%;41岁至50岁以及50岁以上用户中,这一比例分别为11%、7%。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有独特的风险表现。2021年险企的理赔年报显示,由于年龄的差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重疾风险有所差异。中国人寿的报告显示,成年男性的高发重疾前三为急性心肌梗死、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成年女性的高发重疾前三位甲状腺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儿童的高发重疾前三为白血病、甲状腺恶性肿瘤、脑恶性肿瘤。

新华保险的报告显示,白血病、癫痫和甲状腺恶性肿瘤为未成年人重疾赔付的原因前三位。富德生命人寿的报告显示,0-6岁的婴幼儿以及7-17岁的青少年的高发重疾第三位均为1型糖尿病。

在意外方面,新华保险的报告显示,虽然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意外身故的前5大原因均包括溺水、交通事故、高坠、跌倒和中毒,但未成年人意外身故主要集中在溺水、交通事故和高坠,三者占比分别为30.39%、15.20%、13.24%。

当下少儿重疾险仍有明显不足

记者注意到,针对儿童保险这一市场,不少险企早早布局,并在线上保险商城开设了“少儿保障”“子女教育”等专栏。

记者了解到,在众多儿童专属保险产品中,重疾险、医疗险是很多父母首要考虑的产品,但现在市场上的产品仍存在等待期偏长、特定疾病缺乏标准、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

以网络平台较为热门的数款少儿重疾险为例,招商仁和的青云1号、北京人寿的大黄蜂6号、国联人寿的明爱宝贝均保障30种特定、罕见疾病,但等待期均为180天。而非少儿专属的重疾险等待期多为90天。

从特定、罕见疾病的定义来看,上述三款保险的特定、罕见疾病的定义大多与其重大疾病的相同。有业内人士指出,少儿特定疾病缺乏行业的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

那么与普通重疾险相比,少儿重疾险的优越性在哪里?结合未成年人的风险表现来看,上述三款产品的特定、罕见疾病涵盖白血病、脑恶性肿瘤等未成年人高发重疾。

“其实这些少儿特定疾病,一般重疾险都是包含的。”有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少儿确诊特定、罕见疾病的花费较高,少儿重疾险一般对此有额外的赔付,这是父母选择购买少儿重疾的重要理由。此外,普遍可选不同重大疾病多次赔付也是少儿重疾的突出优势之一。

以为0岁男宝宝投保同一家公司的少儿重疾险和普通重疾险为例。选择保障终身,20年交费,30万保额,前者每年交费2682.25元,后者每年交费1755.61元。若确诊重症手足口病,在满足理赔条件的情况下,两者最高可分别获赔60万元和30万元。

教育年金收益高却不够灵活

与儿童重疾险、医疗险不同,子女“教育金”作为储蓄型保险,今年甚是火热。记者注意到,今年有不少代理人以“定期返还”“为孩子存好压岁钱”“给孩子送一份礼物”等卖点营销“教育金”。

据了解,“教育金”也称“教育年金”,指的是被保人是未成年人,在被保人到了特定年龄开始返还年金的年金险,因该笔资金一般是父母用于支持孩子教育,被业内称为“教育年金”。一般情况下,教育年金还兼顾被保人身故或全残。

有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今年理财环境的变化是教育年金关注度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理财市场不稳定,保险资金安全、强制储蓄的性质就成了优点。目前,虽然市场上的教育年金产品众多,但作为储蓄险,仍存在起投门槛较高、资金不灵活等问题。

以恒安标准人寿的恒安标准筑梦未来大学教育金年金保险为例,保障出生满30天至12周岁的人群,保障至被保人满22周岁。以被保人0岁,30岁妈妈选择3年交费,年交保费2万元为例,被保人18-21周岁每年均可领取生存保险金10004元,22周岁时可领取满期保险金90000元。该款产品3年交费、5年交费的起投门槛为10000元,交费门槛相对较高,且无法加保。

近年来,监管部门有意收紧储蓄险的灵活加减保设计,旨在解决保险行业的长险短做问题。在业内看来,对于同一产品,未来教育年金的高收益性与高灵活性必定要做取舍。

投保建议

先保人,后保钱

“孩子优先考虑意外、重疾和医疗三件套,基础保障搞定了再买教育金。”上述经纪人介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父母双方应优先考虑自身的保险需求,其后再购买孩子的保险。对于保费支出,需结合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决定,一般一个家庭的总保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5%至20%,孩子的保费支出应为总保费的10%至20%。

首先配置意外险,消费型一般较便宜,数十元即可搞掂。选择时需注意等待期,如部分意外险具有7天的等待期;可报销的医疗机构范围,如部分意外险要求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治疗才能报销;理赔所需的资料,部分意外险理赔需提供出生证明。

其次,重疾险和医疗险根据预算和实际情况依次考虑不同的组合:第一是终身重疾险搭配医疗险;第二是定期重疾险搭配医疗险;最后是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的保额根据少儿重大疾病的花费以及发生的概率决定。

需要提醒的是,谨慎选择返还型保险。消费型的少儿重疾险、意外险通常只要几百块,部分保障功能类似的返还型保险保费可达数千元,保费多交的部分在未来返还时收益水平未必理想。

至于寿险,业内人士一般不建议为未成年人配置,是因为监管部门对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的身故保额有明确要求:被保人未满10周岁,不得超过20万元;被保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不得超过50万元。

不可盲目追求“心意”

对于教育年金,多位业内人士强调,家庭要在“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配置,切勿“本末倒置”。

记者注意到,部分保险营销员在宣传教育年金时,往往突出此为“父母对孩子的心意”,将本质为年金险的产品包装为教育、婚嫁、创业、养老的通用产品。有业内人士提醒,购买前一定要理清不同年金险的功用。

此外,心意虽好,但储蓄险交费时间长、锁定期长,提前退保往往会有一定损失。同时因产品的销售成本差异,实际收益率也各不相同。目前监管部门要求的预定利率为3.5%,但记者发现,有的教育年金实际收益率仅为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