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介绍: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本来是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这只是现代人的视角文学家在古代根本不伟大在抗日战争前,人们纪念屈原的是“怀才不遇”古代的文学家不像现在有丰厚的收入,有吸引人眼球的作家收入排行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屈原的成就或贡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的成就或贡献(屈原的伟大与不幸)

屈原的成就或贡献

教科书里介绍: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本来是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这只是现代人的视角。文学家在古代根本不伟大。在抗日战争前,人们纪念屈原的是“怀才不遇”。古代的文学家不像现在有丰厚的收入,有吸引人眼球的作家收入排行榜。

《离骚》是怀才不遇的失意和忠而被谤的牢骚。空有内政外交的才干、满腔的报国热忱,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一天天衰落。诗人不幸,笔下全是失意,那“伟大诗人”的标签,不能带给他任何的安慰,崇拜他的文学才华,不是真正地理解他。屈子怀才不遇,被小人诽谤,国君听信谗言,不采纳正确的外交军事政策。被国君放逐,而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不去为其它诸侯国效力。楚才晋用的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普遍,屈原做官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或者高尚些施展政治抱负,“橘生南国,受命不迁,更一志兮”这才是屈原的傲岸人格。

古代的文学家都是这样,他们的理想绝不是做一个文人,曹子建最高的理想是带兵打仗,建功立业;其次搜集史料,编写史书;最下才是写诗作赋。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他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这样的话武人说不出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正是唐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雄心。

即使在唐代,科举考试中考了一门诗歌创作,诗人的地位在古代的崇高,也不是单纯的文学角度,自信如老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理想也是文载道,诗言志。是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文人的失意,反而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灵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血书者。”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酣畅淋漓地提出了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章憎命达”,“诗人不幸,文坛幸”的说法,古人文坛政坛都得志的不多,如果非让他们选择,很多人都会选择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毕竟孔夫子给读书人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学而优则仕”。至于是造福于民还是危害一方都是自己的选择了。官场潜规则淘汰清官,文坛大门敞开。山水田园中,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